为中原加油为一线添彩--文化进基层范孟广副主席到固井讲课
为中原加油为一线添彩
----文化进基层范孟广副主席到固井讲课
文/董星
4月15号星期三,我们按计划来到位于石化路的固井工程处。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钻井一公司企业文化办主任,文化传播志愿者范孟广老师,以自己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实践,以鲜活的案例,为固井60多位工人干部上了一堂文学欣赏课。
范主席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擅长报告文学等纪实作品写作,以及小品、散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是油田作家协会骨干作家。面对普通职工,范主席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报告文学,新闻,散文的写作要求,体裁特征。特别强调了报告文学的纪实性特征,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课堂上范主席和声细语,娓娓道来。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会心的笑声。
今年是中原油田发现40周年,范主席以自己2005年发表的纪念中原油田发现30周年的获奖报告文学作品《青春伴油气一同铸辉煌》为例,生动鲜活的讲述了作品中的故事,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高夕月,男,现年59岁,原南阳油田3282钻井队队长;姚鸿斌,男,现年62岁,原南阳油田3282钻井队指导员。1975年3月8日,两人率队离开南阳,奔波千里到达位于当时濮阳县户部寨公社高庄大队东南方向100米左右的濮参一井,开始了中原油田第一口油井的钻探。9月7日下午4点左右,当钻至井深2607.67米时,该井发生强烈井喷,那震耳欲聋的油气呼啸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中国中原地区一个大型油气田诞生。因此,9月7日成了中原油田发现日,濮参一井也被命名为中原油田发现井。高夕月、姚鸿斌和他们的3282钻井队也因为承钻了濮参一井而被永远彪炳中国石油史册。”这是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人物简介文字。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那个火热的时代。
那天下午4点多钟,高夕月正在钻台下观察砂样,姚鸿斌也在地质房里察看地质数据。高夕月突然发现钻杆剧烈跳动,并且节奏不断加快,他急忙跑上钻台,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钻杆就像突然悬空了一般猛然一落,紧接着,泥浆就从井口呼啸而出,刹那间就冲过了二层台。暴雨般的泥浆浇在钻工们身上,迅速迷住了双眼,高夕月急忙命令司钻停钻,和钻台上七八个钻工摸索着从钻台下来,用手抹一把脸,和指导员姚鸿斌交换了一下应对措施,脸都来不及洗就坐上值班车直奔濮阳县城而去。
卡车在县邮电局门前戛然而止,高夕月像只泥猴子从车上蹦下来,奔向邮电局长话柜台,周围的人都惊奇地望着这个满身是泥、神色慌张、鼻眼不分的“怪人”。
“同志,快、快要南阳油田!”
电话接通,他大声向总部汇报了濮参一井的井喷情况,为了节约时间,总部又要求他立即向石油部汇报,在断续微弱的声音中,石油部有关部门终于听清了事情的缘由,立即做出决定,派遣胜利油田火速支援濮参一井。......
濮参一井的故事已经载入史册。放到今天,井喷是重大事故。一个基层队长(相当于股级干部,连级)直接向部级机关汇报工作属于越级。工作时间饮酒属于严重的安全违纪行为,更何况是时任石油部长送给高夕月的。高夕月说,濮参一井强烈井喷9天时间,竟然没有着火,没有伤害一名工人,这应该归功于抢险指挥部组织得力,驻地政府和兄弟油田支援及时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到石油部汇报工作,高夕月新井开钻走不开,姚鸿斌抢险时双腿让泥浆烧烂无法动身。只好由技术员出马。在北京,石油部长康世恩问技术员孙俊贤:你们队长爱好啥?
孙俊贤说,我们队长爱喝酒。
康世恩叫来秘书专门买了两瓶“景芝大曲”,带给高夕月。同时没有忘记给指导员姚鸿斌也捎上5瓶专治烧伤的獾油和强的松、可的松药片。由于石油部长给高夕月送酒喝,1976年8月在胜利油田召开的全国钻井队长会议上,石油部副部长焦立人在给全国的钻井队长下戒酒令时,又为高夕月一个人下达了赦酒令。
就为这40年前两瓶酒的故事,文章发表时竟然被举报到已经改制为中国石化的总裁办公室:文章涉嫌丑化石油工人,违反安全生产法规,虚拟编造历史。结果是时任中石化总经理亲自批示调查了解历史真相。好在高夕月酒喝了,瓶子没有扔。捐给了濮参一井展览馆,成了文物。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40年过去了。高夕月、姚鸿斌今天都已经是古稀老人。中原油田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世界石油工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记录历史,留住昨天,就是文人的使命。
2015年4月16日于星星书屋
欢迎光临 中华龙缘网论坛 (http://lxpy.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