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红色记忆-晋冀鲁豫野战军渡黄河纪念地将军渡
战略进攻从将军渡开始
文/董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然而,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国共之间矛盾开始升温。国民党政府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再次发动战争。
同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在 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集中25个旅20万人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全面内战爆发。
但是蒋介石不但错估了形势,也因为其民心、民意的背叛和战略决策的失误,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毛主席做出英明决定,令刘伯承、邓小平主力实施中央突破,率先进攻,强渡黄河,挺近中原,引战火于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6月30日刘邓12万大军,以台前县孙口将军渡为指挥中心,在东起东阿西至濮阳县300余里河段上,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实施宽大正面强渡,一举突破上有飞机轰炸、对岸有重兵把守的黄河天险。在广阔的鲁西南平原上,攻郓城,战定陶,围六营,克羊山,连战连捷,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5.6万余人。继而挺进豫西南,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共产党统治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孙口将军渡刘邓大军强度黄河,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转折标志。在历经了辽沈、徐蚌(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历史从此翻开新的篇章。“将军渡”成为一个辉煌的记忆。
与“将军渡”成名68年相比,台前则很年轻,仅有36岁(1978年正式建台前县。从前这里属于山东寿张县)。对于这个年轻的县城来说,追寻那久远的岁月,是一种必然与正常的选择。从考证1932年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到挖掘出400多年前的观音堂,以及传承200多年的枣梆戏,到建立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无一不是在追寻历史,寻根溯源。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不断的追寻历史,寻找祖先。我们的民族也整体的、一直不断的在追寻自己的历史,寻找文化的的起源,梳理民族的精神所在。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战略进攻转折68周年,搜寻红色记忆也是恰逢其时。
2014年10月31日于明道文苑
欢迎光临 中华龙缘网论坛 (http://lxpy.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