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苍颉庙的哭泣 文/董星 濮阳网友采风看“四有”(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事干、有钱干)在南乐规定项目结束后,我们来到了苍颉庙。印象中是2003年来过一次,内心没有起什么涟漪。这一次因为是组织活动,安排了导游,故事多了,遗迹活了。也是这几年重视发掘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苍颉庙似乎被修缮一新,有了气势。从山门的牌匾“四海共仰”开始,就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深邃。我们终于又想起了今天仍然在用的汉字、方块字的祖先。看到那么多名人、大家的题字,听到导游讲出的一个个故事,真的很感动。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仓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只是没有人相信那么多汉字是由他一个人创造。或许是有很多仓颉?不过是官名而已?就像全国有很多苍颉庙一样。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史书又载:仓颉三十岁称帝,在位执政四十二年,卒于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濮地(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西北),尊号仓帝。仓颉还当过“帝”?这个记载好像比较合乎逻辑。 南乐县仓颉墓位于县西北十多公里的吴村附近,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兵燹和自然灾害,南乐仓颉庙屡遭劫难,但屡毁屡建,“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们挖仓颉墓出土的破烂盆罐、石斧石镰等废弃物,经过专家鉴定,竟是龙山文化遗物,再经过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为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这意外的发现,使南乐仓颉陵墓身价倍增。著名学者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做出了有利于南乐的推测。仓颉庙中现存的一通旧碑:“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乃宋朝与契丹澶渊之盟后,北宋名相寇准专程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真的要感谢66年那些无知的学生和有知的县直机关红卫兵,没有他们,龙山文物何以重见天日?从66年文物出土,到1994年南乐县多方筹资数重修仓颉陵及仓颉庙,经6年光阴2000年全部完工。又是一个30年,人们才再一次关注字圣先祖。可以预言:到2016年文物出土50年时,南乐人可以告慰先祖了。 图片浏览: http://user.qzone.qq.com/406851411/blog/1355005626#!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5005626 2012年12月9日于星星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