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查看: 4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扬伏羲文化 传承中华典范 --戴俊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2:0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月亮姐姐 于 2016-3-31 12:06 编辑

                                                                                              弘扬伏羲文化 传承中华典范                                                                                                                戴俊贤


               为进一步弘扬传播伏羲文化,巩固开发周口旅游资源,确立淮阳伏羲文化核心地位,扩大我市对外影响,《周口晚报》策划推出“从淮阳到天水·万里寻踪伏羲路”大型文化主题采访活动。自7月15日在淮阳太昊陵启动以来,采访组一行4人历时三个半月,行程两万五千里,采取行进式报道、移动式发稿方式,发回系列报道52篇,计16万余字、图片100多幅。《周口晚报》开辟了彩色联版(A08、A09)主题专栏,连续重磅推出系列报道,至11月21日《千万里我追寻着您》总结报道推出,为采访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该系列报道在中华历史文化大背景下探寻伏羲文化,挖掘整理先民在迁移进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较高新闻含量、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让读者从报纸上,感受异域一方神秘的土地和先民走过的独具魅力的山水画卷,聆听中华民族绵延8000年的血脉之音。引起沿途各地群众广泛关注和伏羲文化专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这是一次罕见的弘扬伏羲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大型的伏羲文化探源工程,为系统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全方位展示恢弘气度、广阔视野中的伏羲文化遗存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诞生于甘肃天水,建都于河南淮阳。他以龙纪官,分理海内,画八卦、结网罟、定姓氏、制嫁娶、造琴瑟、作甲历、养牲牺,去穴巢之居,改茹腥之食,兴礼教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开创了中华远古文明。他的足迹遍及黄河流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采访组沿黄河流域伏羲时代先民迁移的基本路径,途经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湖北、陕西、甘肃8个省36个相关城市、40多处伏羲文化遗址,通过实地考察,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现了无比丰富厚重的伏羲文化遗存。系列报道的地域面积之辽阔、时间跨度之久远、古迹遗存之繁多、文笔抒写之流畅、图片彩色之精美,无不令人震撼和惊叹。那一座座陵墓、庙宇、碑刻,那一处处村寨、集镇、古国遗址,还有那伏羲山、女娲山、伏羲大峡谷、华胥湖、卦台山等等,无不令人钦敬、令人神往、令人留恋!由此更感受到伏羲开创古代文明的功劳崇高、业绩伟大和建树神圣。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何尝不都留存着伏羲文化的基因?伏羲是至伟至高的,中华民族是神圣的,这是系列报道带给读者的最深刻启示!
  二、深层次阐释博大精深、永恒辉煌的伏羲文化精神
  采访组从学术的角度,对伏羲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阐释和解读,加深读者对伏羲文化的学习理解。采访组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尽力理清伏羲文化理解方面的难点和疑点,为读者提供准确、明晰的认知与共识。
  一是伏羲所处的时代。系列报道梳理各种古文献指出,伏羲这个名号,既是个人的,也是先民氏族的。伏羲既是一位氏族部落的首领、一位民族化的领袖、一位神圣化的人祖,也是上古时代众多首领的集合体。首先他是人,而不是神,只是被神化了;其次他不是个传说,而是口述的历史,只是没有更详细的文字记载而已。在6000年前、或更早的8000年前的某个时间段里,他就驰骋在中国这片伟大的沃土上。伏羲时代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阶段,是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变迁,逐渐由西向东把“开天明道”的文明成果传播到神州大地。在这个大约的时间段里,具体说6000年、6500年或8000年并不矛盾,也不重要。
  二是伏羲文化的内涵。系列报道《伏羲文化的永恒光芒》(002)对伏羲文化作出了形象的描述:人类在原始洪荒年代,住洞穴,吃野果,穿兽皮,并经常遇到风雨雷电及毒蛇猛兽的侵袭,人们不知道如何摆脱这些灾难。正是伏羲让人们从蛮荒、恐惧中走出来,走向了文明。伏羲从蜘蛛结网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网,降服鸟兽,并教人们渔猎畜牧;他定姓氏,制嫁娶,使人们摆脱了愚昧的群婚状态;他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使中国远古的初民告别了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开始迈进文明之门。这使读者从中最直观地了解了伏羲文化。
  三是伏羲文化的价值和影响。系列报道认为,伏羲自号龙师,以龙纪官,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它是一面旗帜,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先祖的智慧和力量。伏羲定都的淮阳,地处中原腹地,既是各早期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又是他们的争夺区,多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多种血脉在这里融合,使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为我们伟大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片厚土产生的深邃思想,如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等,经过了千百年的岁月积淀,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至今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仍有着重要的地位,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被社会广为接受和传承。伏羲的影响是空前的,由于伏羲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受到人们永远的祭祀和景仰,他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里。系列报道还考证了历代帝王和民众对伏羲的祭拜,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为“东方圣人”、“东皇伏羲”、“国际易学始祖”等,让读者对伏羲文化更加景仰和尊崇。
  三、立体式揭示血脉永续、亘古绵长的伏羲文化传承
  伏羲文化是根文化,是生存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系列报道通过极其丰富多彩、内容翔实的资料,遗址和建筑的文字介绍与图片拍摄等,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伏羲文化的传承延续。
  一是民间自发式传承。从系列报道提供的资料看,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伏羲文化的继承传播只能依靠口传心授。这种传播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传播,一代讲给一代听。一种是对始祖伏羲的崇敬与祭拜,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寄托追思和怀念。久而久之,民间的这种自发式传承就形成了人们的自然习惯或称为民俗,成为一种强大的固化的无坚不摧的力量,代代相因,势不可拒。直到今天,伏羲女娲滚磨成亲、抟土造人、女娲补天等传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对“人祖爷”的祭拜活动仍然虔诚而自觉。系列报道记述的许多事例都说明了伏羲文化这种民间传承的活跃和发展。在每一处有伏羲文化遗迹的地方,人们都在自发地保护、维修或建设。最典型的是河南新密市,人们相传、专家考证的伏羲女娲活动遗迹以及纪念性庙宇达30多处,多由民间集资创建、修葺,自古以来屡毁屡建,越建越好。2008年,新密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再就是庙会活动,凡有伏羲女娲庙宇的地方,大多都有庙会等祭拜活动,庙会时间最长的可达一个月,短则一到三、五天,还不包括每月初一、十五的祭拜活动。凡庙会期间,香火缭绕,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充分显示了民间对先祖崇拜的强大力量。
  二是官方保护式传承。系列报道考证,历代官方对伏羲文化都进行了保护和继承。虽然历经战乱、自然灾害等的破坏,但有关伏羲的纪念性遗迹和伏羲文化都得到了较好保护。如被称为国内三大“人祖文化”圣地的淮阳太昊陵、骊山人祖庙和天水人祖庙都由官方建设、保护和修缮。太昊陵以前规模不大,明朝朱元璋时期进行了扩建,占地875亩,建设形式是“十门九进”,总共178间,被认为是中国帝王寝陵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之孤例。明清时期朝廷委派专职人员看守,多次派钦差致祭。骊山人祖庙始建于秦,上世纪70年代曾被拆除,1998年重修,以供人们祭祀朝拜。天水人祖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院落重重相套,宏阔幽深。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官方的保护是伏羲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没有官方的重视,伏羲文化的研究和纪念性建筑是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规模的。
  三是旅游开发式传承。系列报道称,当下许多地方对伏羲遗迹的开发,增加了旅游景点建设和节庆的内容,使伏羲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淮阳开发了伏羲文化广场、整修画卦台和龙湖,使之与太昊陵景区连成一体,增加了淮阳的旅游内涵。山东泗水县以现代观念开发伏羲山、华胥湖、伏羲公园,融入伏羲文化的现代元素。河北新乐市自古有“伏羲圣里”之称,开发建设了伏羲台广场、伏羲公园,使伏羲文化成为新乐的一张名片,撬动新乐的经济发展。这种事例在系列报道中比比皆是,可以说,每处伏羲遗迹景点建设都与旅游观光有关。旅游开发投资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社会和民间的,多方力量助推把伏羲文化的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笔者认为,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中吸取了伏羲文化精髓。弘扬伏羲文化就是传递正能量。《周口晚报》大手笔策划、大背景布局、大思路谋篇,创作了一部弘扬伏羲文化佳作。52篇报道,可谓篇篇精品;100余幅照片,可谓帧帧精美。采访组的记者们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历尽辛苦,实地采访,表现了可贵的与先祖伏羲相应的拼搏精神和奉献情怀,他们功不可没,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褒奖。周口淮阳是伏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应在伏羲文化研究、传承上作出更多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让伏羲文化辉煌永驻,让伏羲精神代代相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11-30 09:25 , Processed in 0.0636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