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查看: 5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腊八节华胥宫奶奶庙祭祖施粥邀请—董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0:0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腊八节华胥宫奶奶庙祭祖施粥邀请


  




    太昊帝庖牺氏,母曰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华胥是谁?华夏民族的老祖奶奶。伏羲是谁?中华人文始祖,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墓主人是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伏羲后代。

今后人为老祖母华胥氏在其“家乡”,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和墓主人伏羲灵现地南华园屯所建华胥圣母宫已起基告慰先祖。圣母宫东厢房框架已成。吁请各位龙的传人,伏羲后代为圣母宫增砖添瓦,尽孝子贤孙之责。

凡助捐者,必得福报,享老奶奶福荫,承伏羲之志。

2015年元月26-28日农历甲午年腊月初七、初八、初九(每天10:00-15:00)在花园屯华胥圣母宫(奶奶庙)行大法会,办三天弥勒佛腊八粥宴,请灵参祖,击鼓迎春,驱邪逐疫,散发香包。届时,花园屯谢氏望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击鼓传花,鼓乐齐鸣,助阵法会。凡龙的传人,伏羲后代皆有缘参与。凡善男信女都顺承天意。凡龙文化爱好者,伏羲文化研究者,中华历史文化学者皆有缘相聚。

结缘呼号:15138549689,13461650439,17839318123

                   高新区王助镇华园屯奶奶庙  谨邀

                             二0一五年一月二十日


华胥氏与华胥国



华胥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处于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是父系氏族开始代表人物伏羲的母亲。古籍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潜夫论•五德志》称“大人迹生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纬》卷十一载“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河图握矩起》载“燧人之世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孝经•钩命诀》也说“华胥履迹怪生皇牺。”王嘉《拾遗记》云:“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以上古籍均谓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拾遗记》中提到的“华胥之洲”或称“华胥之渚”、古华胥国因华胥居此而得名。历史学者王献唐说“《庄子》书中有赫胥氏注者谓炎帝。赫华纽音俱通,赫胥即华胥。华胥为东方伏羲之旧族,散居泗水一带。泗水、曲阜接壤,并在一方。族之所居亦以华胥为号。”

远古时期,中国西北有个华胥国,是华胥氏部落。但中国并非指现在的中国。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中州。中国在哪里?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乡有个叫中国集的村庄,濮阳市高新区王助镇华元屯村(别称环屯)正处于濮阳县胡状乡中国集村西北。华元屯(环屯)有史以来,是本地区是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庙宇最多的村庄。这说明华园屯历史悠久,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村中有华胥庙、碧霞宫,后俗化为老奶奶庙。还有伏羲庙(火神庙),女娲庙(姑奶奶庙),天齐庙等。村南有华胥沟,沟内有华胥洞,沟西南有华胥墓(陵),前有无字碑。明朝尚书董汉儒墓西200米左右有八卦台。八卦台西300米左右就是濮阳旧誌中所记载的面积3公顷,数千年未干枯的泽地黄龙潭。潭西南有龙渊宫,相传是为纪念雷神而建。这些在濮阳旧誌均有记载。华元屯村南有个村庄叫火箱头,传说是伏羲部落当时保存火种的地方。

华元屯大部分村民在解放前以种麻织麻袋,种葫芦卖水瓢,加工动物毛皮,糊纸。最早糊八卦,现称风筝。后来随着丧葬习俗的改革,又糊童男童女、摇钱树等。加工火石、火纸(当时叫火镰子)做长袍,婚嫁服装,织鱼网,打鱼为生的。综合以上地理环境,村民的技能习俗,有学者认为华元屯就是远古时期的华胥国国都。

西水坡的卫星航拍图就像一个大脚印。西水坡M45墓出土灵现的中华第一龙墓主人就是伏羲。墓正北面西门里有一座午爷庙,就是祭祀伏羲的家庙。

                          2015年1月董星整理

中华第一龙和墓主人伏羲

1987年8月26日濮阳县西水坡水库工地M45墓灵现中华第一龙和他的主人伏羲。据台湾学者李敬考证,伏羲生于公元前4538年,距今6553年。那一年是壬午年,因此后人认为伏羲姓任,属马。今年是甲午年,也是伏羲氏的本命年。经科学的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M45墓的主人生活在距今6500年前。这个科学检测符合历史传说中伏羲的生存时期。

在古代传说的文献记载中,有伏羲生雷泽,生天水,生山东,生巨人迹,生成纪等多种说法。雷泽就是打雷下雨的大水坑。据许多专家学者考证,古雷泽就是濮阳菏泽一带。从气象学看,濮阳四季分明,是多雷雨的地方。从古地理地形说,濮阳在太行山东面,向东到梁山,是很大一片洼地。天水,就是天上降下的雨水,天之水。山东,太行山之东。只有太行山南北绵延上千里,把中华民族发源的中国中部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这里唯“雷泽”是一个确指的地名。

M45墓主人伏羲是那个时代的主人,主宰。其死后由龙虎陪伴。可见其地位高于龙虎。更可见那个时代就已经有完整的龙虎文化意识。龙是什么?龙不是一个虚拟的传说,龙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存在。龙,就是一种常见的天象—云和闪电及雷声。龙是天,龙是自然,是一系列天象的大融合。事实上,一定是先有客观龙的存在,后有我们的祖先关于龙的认识、演绎、传说、崇拜、图腾。

我们用我们的知识来怀疑一个问题,6000年-8000年以前,在没有计算机,没有无线电通信,没有邮政体系,没有印刷术,没有可以远行的交通工具,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时候,“龙”的信息(形状、名字、名声、色彩、作用)怎么可能传播到如此广大的中华大地,甚至到达少数民族地区,东南亚,欧洲……?有如此广大、广阔的传播区域,有如此深远、持久的影响的事物,只能有一种合理解释,那就是:龙是普遍的产生、存在、生活于我们的地球上。

是什么东西,什么动物会形象多变呢?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么广大的区域里都有龙的踪影呢?

汉代王充在《论衡·龙虚篇》中说:“雷龙同类,感气相致”“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蛟龙见而雨至,云雨至则雷电击”。《山海经》里出现的“雷神”,正是龙的形状:“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古代蒙古人认为:“雷电出自于某种类似于龙的动物”,有人亲眼见到这种动物“从天上降到地上,以尾击地,蜿蜒而动,并从口中喷出火焰”。东北赫哲族人相信闪电劈树是龙现身。鄂温克人认为最初的雷神是龙。这条龙身上有数不清的鳞片,每个鳞片都盛有一百担水,下雨就是神龙抖动,鳞片洒下的水。汉族民间自古就说闪电是龙王显灵。

《论衡》中描述龙的特点是:“一存一亡,一短一长。”;《说文》说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苑》说龙:“能为高,能为下”,“昭乎其高”,“渊乎其下”,“薄乎天光”,“斐然成章”。

《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边黑云密布,似巨龙出没。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因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周易》中“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卦爻,经学者考证,这里的龙也是指的雷电。春秋之间,正是雷雨之时,处在北半球的中国,阳气上升,阴气仍存,两者相遇,便产生雷电,发出雷声,闪耀的光芒正是我们看到的龙的形态。春雨、秋雨,连绵不绝。龙,与云、与雨、与水,与雷声,与闪电总是形影相伴。

甲骨卜辞中的“神”字,曲折“像闪电之形,当为电之本字”。“电”能成“神”,源于雷电的功能和声形。水是财。靠天吃饭的先民将雨水视为天神给与的生产、生活命脉。雨水至,往往有雷电相伴。雷声“隆隆”正是“隆隆=龙龙”之声。云和闪电的形状因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自然给了我们想象的无限空间。像蛇、鳄、鱼、猪、马、鹿、牛、虎、熊,像其它。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闪电都很长,有曲折、粗细、枝杈方面的差别。先民们的想象和我们今天的想象没有什么不同。M45墓中的龙和北京故宫里的龙也非常相像。

著名学者闻一多《伏羲考》:“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建立国的象征。”

伏羲是个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传说就是历史的载体。即便是有了文字,没有人记录,历史仍然是以传说的形式做载体。我们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上溯5代都只是“传说”。中华民族有根,根在哪里?根在濮阳。伏羲时代是野蛮到文明的转变时期。是从茹毛饮血到吃熟食转变时期。是从渔猎时代,进入游牧时代的开始。M45墓,是天下第一陵。现在整个中华民族都在找源头,源头在濮阳,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濮阳。

                        2015年1月董星整理  


伏羲与中华民族

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初步定型于汉代。汉代学者根据民间文化遗存和史籍记载,对于民族先祖的世系进行排列,列太昊伏羲为“三皇”之首,确认其为炎帝和黄帝之前的民族先祖。《白虎通.德顺论》说:“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班固《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班固在《汉书》中将民族始祖定位于太昊伏羲。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考龟文于羲载,辨鸟册于轩年”。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中说:“太昊伏羲显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

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画八卦,开启文化之源。(2)确立了天文历法。(3)发明网罟,教民渔猎。(4)养六畜以充庖厨。(5)定姓氏,制嫁娶。(6)造琴瑟,作音乐。魏陈思王曹植《太昊宓牺氏赞》云:“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经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道元。”

太昊伏羲氏赋予了中华民族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是最早、最可靠的关于太昊伏羲以龙纪官,以龙为徽号的典籍记载。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汉代画像砖中的伏羲也是人首蛇(龙)身的形象。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的主体部分和基调则是蛇。大蛇接受了兽类四脚、马头、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图腾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奠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共奉同一个祖先—伏羲。伏羲是中华民族所敬仰的人文初祖,是华夏龙的传人之根基,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真正源头。

                     2015年1月15日董星整理



腊八粥与佛有缘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11-26 19:49 , Processed in 0.06461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