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龙文化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1-11-21 10:59:23 作者:庞进 来源: 浏览次数:0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研究的问题说到根子上,是人该如何面对这个纷纭复杂、斑斓多彩的世界。龙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看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了,说它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并不为过。龙文化的诸多内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研究的问题说到根子上,是人该如何面对这个纷纭复杂、斑斓多彩的世界。龙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看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了,说它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并不为过。龙文化的诸多内容,研究的许多问题,都渗透、体现着一种具有中国风韵的哲学精神;或言,这些内容和问题,完全可以用哲学的概念来判断、来析理,可以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下面,我就从十对范畴入手,谈谈一些粗线条的思考。
一、虚与实
虚与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实是虚的基础、根据和源泉,没有实,就不会有虚;虚是实的反映、概括和升华,没有虚,实就是原生态的,和人没有关系的,从而也是对人没有意义的。实与虚有对立的一面,实就是实,虚就是虚,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这张桌子在这里就是在这里,我们不能说这里没有这张桌子;脑子里想的就是脑子里想的,我们不能说脑子里想这里有一架飞机,这里就有一架飞机。实与虚又是互动互渗的,凡是人类的影响力能够到达的地方,实的东西都受到了虚的影响,都打上了虚的烙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在虚实互动中向前迈进的。
龙既是虚的又是实的,是虚与实的统一。说它虚,是说它是虚拟的神物,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生物意义上的活蹦乱跳的龙。说它实,一是说它在自然界中有活生生的模特儿,如鳄、蛇、鱼、蜥蜴、猪、马、牛、鹿,以及雷电、虹霓、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等;二是说还有作为文物、作为艺术品的龙,如辽宁内蒙古出土的石龙、玉龙,陕西甘肃出土的陶纹龙,河南出土的蚌塑龙,以及我们今天到处可见的各种材质的雕龙、塑龙、画龙、写龙等等。这些模特儿和文物、艺术品,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可见的,甚至是可触可摸的。显然,有了那些模特儿之实,才有了神物之虚;有了神物之虚,才有了文物、艺术品之实。这是一个逻辑的辩证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滚动发展的,不断升华的。一代一代的龙都既是实的,又是虚的,虚实相生的。
二、阴与阳
阴与阳是中国哲学出现最早的范畴。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交感,化生万物”。龙文化将阴阳体证得很透彻。龙的取材对象,蛇、鳄、蜥蜴等,生活在阴潮多水之地,可谓“阴气”很重;而鹿、马、虎等,生活在山野原林,“阳气”旺盛。龙的形成,是阴与阳的结合。龙的形象也多有反映阴阳对应、交合者,对应如“双龙”、“雌雄龙”;交合如“交尾龙”、“交缠龙”、“同体龙”等。
阴与阳突出地表现在龙与凤的对应和互补上。龙和凤单独出现时,是各有其阴阳的。龙如上述;凤是凤凰的简称,凤属阳,凰属阴,所谓“凤求凰”。但在龙凤相对之后,龙整体上呈阳性、凤整体上呈阴性了。其原因是龙被君主帝王拿去自比,所谓“真龙天子”;凤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妃嫔喻比的对象了。慈禧墓的凤上龙下图案是很有名的。笔者2000年9月出席湖南舜文化研讨会,在宁远县文庙也看到了属于清同治年间的凤上龙下石雕。宁远文庙还有几幅龙头凤尾、凤首龙身石雕图案,反映着龙凤交合、阴阳和谐的理念。
三、一与多
闻一多先生是研究龙文化的前辈,他的著名的“图腾合并说”可谓影响深远。闻先生当年或许没有注意,他的名字本身,正好可以用来剖析龙文化。
一与多是对应的概念。一是整,是合;多是零,是分。没有一,就没有多;没有多,也难谈什么一。龙就是一与多的统一。龙是多元综合的产物,按我的说法,就是多种动物和多种自然天象的“模糊集合”,没有自然界诸多动物和天象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触发和启示,我们的祖先怎么就能创造出一个龙来?正因为龙这个一,有着多的来源多的背景,因而它的变相和化身也就特别的多。辽河流域和内蒙古一些地方的先民崇拜蛇和猪,于是就有了蛇龙和猪龙;内蒙古草原自然要养马敬马,于是还有马龙;居住在黄河流域陕甘一带的先民靠渔猎生活,于是有了鱼龙、鲵龙;河南濮阳一带古时气候温和,适宜鳄类生存,于是出土了西水坡鳄龙;安徽含山的古先民饲养水牛,于是我们看到了出土的牛头玉龙……至于民间将鳄、蛇、鱼、蜥蜴、马、猪、虾,等等作龙的情形,那就多得很了。如有些地方祷龙祈雨,到河湖水边所请的龙王,不是蛇就是鱼;属于饮食文化中的所谓龙菜,其龙也无非是蛇、鱼、鳝、虾之类。
中华大家庭也是一与多的关系。香港回归期间,某企业集团特意铸造一尊“香港宝鼎”赠予特区政府。鼎上有青铜龙鳞56片。1999年8月15日,中国北极科考队和“全球华人北极世纪行”队员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上会面,众人一同展开一面长达20米的“龙旗”,旗上有56位华裔书法家书写的56个龙字。意思很明白:56个民族56条龙,56条民族龙组成中华一大龙。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个个都是龙,13亿龙的传人铸就中华龙。这里的多,体现的是民族特色和个性差异;而这里的一,则是差别的兼容和众力的凝聚。
四、异与同
异就是异,同就是同。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这是异;任何树叶都是树叶,这是同。同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龙,商周龙不同于远古龙,秦汉龙不同于商周龙,唐宋元明清直到当代,都各有各的龙;宫廷有宫廷的龙,民间有民间的龙;北方有北方的龙,南方有南方的龙;国内有国内的龙,海外有海外的龙:这是异。但是,不管是早期的原龙,商周的夔龙,秦汉的应龙,唐宋的行龙,明清的黄龙,直到当今的祥龙;也不管宫廷龙还是民间龙,北方龙还是南方龙,国内龙还是海外龙,总归它们都是龙,都具备着扬首、耸角、瞠目、张口、曲身、舞爪等龙的基本外形,和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等龙的基本神性:这是同。异是个性,它使每条龙都是它自己;同是共性,它使不同的龙都能统称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龙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凡虫异兽;龙是一幢高楼,里面有许多单元许多房间。而众多的不同面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龙父龙母、龙子龙孙、龙男龙女构成了一个泱泱大龙族。
孔子老先生倡导“和而不同”。其“不同”相当于我们讲的“异”,“和”相当于我们讲的“同”。龙文化就是典型的“和而不同”。龙文化研究也是如此,众鸟争鸣最好听,万紫千红才成景,多样化的统一远远胜过呆板单调的一致。
五、静与动
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静是动的准备,动是静的必然;动使静内聚的能量、潜在的活力得以展现,静为动提供着观察的基点、考究的依凭。不错,山间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才有活力,才有前途,但要检测水质,分析内涵,就得用瓶将水取回,静静地置于显微镜下。
龙族中的卧龙、蟠龙、潜龙是静态的龙,行龙、腾龙、飞龙是动态的龙。是龙,就不能总是卧着、蟠着、潜着,穿行于水陆,腾飞于云天,既是龙的理想,也是龙的目标。诸葛亮曾号称“卧龙”。他选择南阳古隆中而“卧”,却每每以管仲乐毅自比。于是,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孔明“一番知遇英雄心”;于是,龙不在茅庐“卧”了,出山了;开始觑目掐风,挥手决雨了……尽管后来“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也算成就了一番“龙”的事业,以至于垂范至今。
静态的龙,多在书刊里、电脑光盘里、博物馆的柜子里,这些龙为我们抉脉剔微地研究龙文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动态的龙,集中者,有龙船赛、龙灯会、龙的歌舞、龙的影视剧,那可是翻江倒海,气势磅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大美和伟力;普泛者,可注意观察龙族龙人的日常生存,那也将龙气龙性龙神龙韵表现得淋淋漓漓。
静与动的结合,使我们对龙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而龙总是要发展的,它既是过去时,也是现在时,还是将来时,从这个意义上讲,龙永远都是动态的。
六、善与恶
万物莫不有对,善与恶就是一对。何谓善?何谓恶?符合人道的,和人类追求文明和进步的大方向相一致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有善就有恶,善恶之间的矛盾斗争,构成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推动力。
善龙在龙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们或帮助人间贤王治理水患,充当开路先锋;或担起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重任,驱赶旱魔,普洒甘霖;或口衔大烛,照亮一方夜空;或化作白马,驮高僧西行寻求真理,并参与降妖除怪的战斗更重要的是它们常常以人文的面目出现,成为人间杰出人物、优秀分子的化身,刻苦发奋,清正廉明,奉献自我,造福大众。这些善龙,洋溢的是正气,行走的是正道,是自然界正面力量、社会进步因素、人类文明方向的代表和象征。
恶龙在龙族中也占居着不少的份额。它们有的玩忽职守,懈怠责任,造成人间旱者更旱,涝者更涝;有的霸占江河泉潭,兴风作浪,起大水,发洪涛,冲毁田园,卷走人畜;有的口喷妖火,将庄稼村舍一举烧光;有的强占民宅民女,逼一方百姓年年献祭童男童女……这些恶龙,散发的是邪气,行走的是歪道,是自然界凶恶力量、社会负面因素、人类文明反方向的代表和象征。
 有恶龙作恶,就有善龙除恶。女娲、虞舜、大禹、李冰、周处,等等,便是这样的善龙,他们勇斗恶龙,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壮举足以烛炳史册,榜样后人。
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有的恶龙,受到惩处后,悔过自新,成为造福一方的善龙;有的善龙,养尊处优,腐化堕落,蜕变成了祸国殃民的恶龙。只要人类还生存在宇宙间,善与恶的斗争就永远在进行。
七、古与今
古与今是一对时间范畴。它具有方向性和承接性。方向性是说它是不可逆的,只能由古到今,不能由今到古,所谓“时光不会倒流”。承接性是说,今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承接古的,是古的延续。古与今还具有独立性和互渗性。独立性是说,古有古的特点,今有今的特色,古今不同。石器时代的原龙,不同于商周的夔龙;秦汉时的应龙,不同于唐宋时的行龙;明清时的黄龙唐宋时没有,当代的机械龙、电子龙、卡通龙明清时也不会出现。互渗性是说,古影响到今、渗透到今。举一个帝王龙的例子:尧指定舜为接班人,舜指定禹为接班人,李世民指定李治为接班人,康熙指定雍正为接班人……以此类推,5000年一贯制。今也影响到古、渗透到古。任何古的东西延续到今天,都打上了今的烙印。辽宁阜新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龙,陕西宝鸡出土了距今7000年的龙,河南濮阳出土了距今6500年的龙……这些龙,既是古龙,也是今龙,是今天我们这些人眼中的古龙。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古龙都是今龙;同样,任何今龙也都是古龙——即是远古传续下来的龙,也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人们眼中的龙。
八、新与旧
新与旧是创造哲学的范畴,因为任何创造都以出新为目的,不出新就不是创造。新与旧是相对的,第一条龙现的时候,是新的;第二条龙出现的时候,第一条龙就成了旧的。新与旧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旧是新的基础,为新提供着可能;新是旧的必然,存留着旧的因素。世纪之交,我们见到不少生态龙、环保龙、喜庆卡通龙,这些龙具备时代特色,是新龙。但是,既然是龙,就得保持耸角、瞠目、张口、飘须、弯身、显鳞、蹬足、翘尾等“传统”,否则就不是龙。
我常想,我们的龙文化在当代应该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应当赋予龙文化哪些新的内容?不错,对古龙旧龙,我们应当下大力研究,研究得越深越细、出的成果越多越好;但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当思考:中华龙文化如何同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接轨?传统龙身上的优秀成分、积极因素,如何同迅猛发展的当代文明相结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龙文化才有广阔的前途。
应该看到,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九、扬与弃
龙文化是一座大山,有开挖不完的宝藏;龙文化是一泓深井,有汲取不尽的甘泉。那么,面对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富矿,我们取什么,不取什么,就成为一个问题。这就是扬与弃,一对彼此制约又相互依存的矛盾。
龙文化的积极内容是主要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精神底蕴,可用多元容合、造福众生、开拓奋进、与天和谐来概括(可简化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同时,龙文化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内容。比如,龙曾是君主帝王的象征,从而是东方专制主义的象征。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常常以张牙舞爪、高高在上、骄横跋扈、凶恶狞厉的形状,为独裁和暴虐效力。当然,如果据此就全面否定龙文化,就错了,错在倒脏水连盆子,以及盆子中的孩子都扔掉了。
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又扬又弃,扬该扬的,弃该弃的。我认为从总体上看,上面讲到的龙的四种精神要素就是应该大力弘扬的,而龙的象征专制皇权,涂毒天下、为害众生的那一面就是该彻底抛弃的。就说与天和谐吧,在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其意义就非同寻常。过去我们大讲“与天奋斗”、“人定胜天”,并付之以行动,结果怎么样呢?适得其反,天已经在全方位的报复我们、惩罚我们了。龙是自然力的代表,是与天和谐的产物,反映着古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敬畏、对天道的思考和尊重。因此,我特别赞赏“绿龙”的提法。绿龙,就是绿色的理念,绿色的哲学,绿色的龙族,绿色的中国。它在内,承续着中国先贤“天人合一”的思想;向外,同全世界绿色运动相契合——这样的运动可是方兴未艾、前途无量的。
十、生与死
加缪说最高的哲学是死亡。我理解这句话,一是说死亡是一个“黑洞”,超出了人的认识极限,人的智慧无法抵达,因而永远讲不明白说不透彻;二是说人都是从生到死的,或向死而生的,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把生与死搞清楚了,人的世界观也就提升到一个高度、达到一种境界了。
人的肉体生命短暂而有限,是人都得死,这是无可奈何的,无法改变的,而人的精神世界却是很美妙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总想超越短暂而臻永恒。
我们的祖先显然已经悟识到了这个层次:有限的生命惟有借助某种永久性的精神符号才能代代传衍,换句话说就是,惟有精神性的文化符号方能承载一代一代的生命信息。于是,便有了龙,还有凤凰、麒麟,等等。
龙,凝聚、积淀、蕴藏、体现着一代一代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理解、敬畏和审美;什么是实与虚、阴与阳、一与多、异与同?古人如何面对静与动、善与恶、新与旧、扬与弃?从龙的身上都能看出来。它是智的结晶、力的显示、美的化身、情的寄托、梦的家园。那些几千年、几百年传下来的龙颜龙形,使我们看到了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人们想的是什么、爱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恨的是什么。它使远古活到今天。
今天,我们依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诸如多元容合、造福众生、与天合谐、开拓奋进的精神,绿色龙族(绿化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龙族(将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作为精神家园)的理念等等,投注、寄寓、昭示在龙的身上,它使我们活到永远。
龙,不死的生存。
龙,另一种活着。
关键词:文化
------分隔线----------------------------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