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精神―写在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之际
时间:2012-09-14 10:33:4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精神
―――写在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之际
1987年下半年,刚成立不久的濮阳市爆出一条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在濮阳县城西南隅的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主要内涵为仰
―――写在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之际
1987年下半年,刚成立不久的濮阳市爆出一条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在濮阳县城西南隅的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主要内涵为仰
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精神
―――写在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之际
―――写在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之际
1987年下半年,刚成立不久的濮阳市爆出一条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在濮阳县城西南隅的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主要内涵为仰韶文化的西水坡遗址,并连续出土三组距今6000多年的蚌壳摆塑龙虎图像(以下简称蚌图,代号为B),它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自蚌图发现的那一刻起,立即受到当地人民的关注,继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西水坡蚌图遗迹,包括彼此关联的四部分,均出于同一期地层,又自北而南等间距地沿一条子午线分布,而且异常准确。据安阳小屯来的老技工何振方钻探得知,这里是一条北高南低的土梁。最北的一处是编号M45(即B1)的墓葬,1987年8月17日由安阳小屯来的老技工李金堂在探方137(T137)中清理出土。M45墓穴南部圆曲,北部方正,东、西两侧呈突出的弧形,墓主人头南足北仰卧其中,东、西、北三凸出处分葬3个少年。墓主骨架旁摆塑3幅图像,东为蚌龙,西为蚌虎,虎腹下有一片散乱蚌壳,足北则为蚌塑三角图形,它的东边特意配置了两根人的胫骨。
B1正南约20米T176椭圆形灰坑中分布着第二组蚌图遗迹(B2),于1987年9月10日清理出土。这组蚌图由蚌壳摆塑的龙、虎、鹿、鸟和蜘蛛组成,其中蚌塑龙、虎蝉联为一体,虎头朝北,龙头向南,龙嘴内舌、齿清晰可辨,前有一椭圆形蚌图。虎背之东是蚌鹿,鹿臀之上有蚌鸟,鸟与龙头间似为蚌塑蜘蛛。蜘蛛同鸟尾间放置一件磨制精细的石斧(戊)。
B2正南20米开始为一条东北斜向西南的大灰沟,沟内布列第三组遗迹(B3)。11月23日,考古人员把人骑龙、奔虎从T215中清理出土。其西南有一蚌圆圈、蚌鸟等,还有圆形、圆圈和各种显然不是随意丢弃的散乱蚌壳。奔虎居北,人骑龙居南,背相对,形态逼真。B3、B2与B1(M45)直接摆放在黄土之上的做法不同,而是摆塑于古人特意铺就的灰土之上。
在B3正南约20米处则是M31墓葬。墓主为少年,头南,仰身直肢。从墓穴长度看,墓主的两根胫骨在入葬前已被截去。这四部分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原始宗教遗迹,无论是碳同位素测定,还是考古学的研究,都把它的年代限定在公元前第四千纪中叶,准确时间约为6500年。
所谓“中华第一龙”,具体是指M45中的墓主东侧的蚌龙,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宽泛、笼统地说,又是三组蚌图的概称。
1987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教授认真考察M45出土现场后激动地说,我总算为故宫的龙找到了祖先。这不仅是“中华第一龙”,也是“世界第一龙”。
已故的美国艺文与科学院院士、史学界泰斗、哥伦比亚大学何炳棣教授针对西水坡三组蚌图的意义与价值作出评价:“龙的考古物证,是以距今6000多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用蚌壳摆塑而成的龙形图案为最早。稍后的湖北焦墩遗址也发现了以卵石组成的张口作飞跃状的巨龙图像。这类重要的考古发现对研究远古传说记载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已故的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席泽宗院士在台湾圆山天文台讲课时,针对濮阳西水坡龙虎蚌图说:“最近用碳十四检定结果断定是6500年前的遗物,从而把四象的起源前推了4500多年,使得我们对许多问题得以重新认识。”
已故的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教授在他的“世纪之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评价:“在中原,最早的‘艺术神器’是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虎造型的蚌壳堆塑。”
已故的美国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张光直教授,在他所著的《古代中国考古学》序言中指出:“中国考古学上研究史最久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里面所知最丰富的文化……新发现的资料中,最为重要并为人注目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个可能是巫师的墓葬。”
已故的著名考古学家、北大教授邹衡,莅临西水坡考古工地考察时兴奋地写下了“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的题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冯时先生写给濮阳市领导的建议开头指出:“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塑宗教遗迹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遗迹时代之早、内涵之丰富、遗址规模之大、整体造型之独特,皆为世界文化遗产所独见,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仰韶文化大型宗教遗迹,弥足珍贵,对中国文明起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濮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决心要把濮阳培育发展为全国龙文化研究中心,培养自己的专家。不久,濮阳龙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龙文化可谓炎黄文化的源头。濮阳龙文化研究会先后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接纳为团体成员。从1995年开始,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牵头,濮阳市先后承办了1995年“龙文化与中华民族”、2000年“龙文化与现代文明”、2007年“龙文化与和谐社会”、2009年“龙文化与科学发展”4次全国范围的学术讨论会。1999年,在上海举办了“龙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术讨论会。现已有5部龙文化论文集出版,刊登于多种报刊的有关龙文化的文章至少有400篇。
龙文化研究形成了龙文化热潮,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发挥了龙文化在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侨华人中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对西水坡蚌图的原始宗教遗址、天文学史上的最早天象图的研究,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最近十多年来,西水坡蚌图遗迹的研究成果已被不少部门和行业利用。从2002年开始,“中华第一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小学第12册语文课本第26课。M45墓作为后冈一期文化的重要及特殊墓葬,被编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重点项目(10年完成)、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本“远古时代”之中,占7页篇幅。三组蚌图的天文学意义,专家学者已达成共识,且已编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天文学卷》(陈美东主编)占了第一章第一节全部篇幅,写了西水坡出土蚌图的天文学价值,除文字外三组蚌图照片全部排入。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在濮阳录制1个月,编制了《濮阳星图之谜》节目(50分钟),分别在中央电视台10、9、4、1频道反复播出;香港《文汇报》根据该节目编写了《解读“中华第一龙”星图之谜》,图文并茂刊发了一整版。
另外,不少学者对西水坡蚌图遗迹研究出版了专著。冯时先生的《中国天文考古学》已出了第三版。他在该书自序中说“在1988年底,我对河南濮阳西水坡星象图的论证工作完成以后,便萌生了建立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的想法。”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与拼搏,他的《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三版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专著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品佳作。
今年是“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根据“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于年初举办了“二月二龙文化节”。在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的“龙文化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前所长刘庆柱研究员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揭示了龙文化的本质。他指出,中国古代最早的龙应具备几个主要内容:一是,最早的“龙”从天上“星象”中寻找。二是,“龙”应该有“降雨”的功能,即“龙”与“雨水”密不可分。龙应该是脱胎于“水生动物”―――鳄鱼。三是,“龙”的“降雨”及其与“水”的管控功能,决定了“龙”的活动空间,应该在需要“降雨”的“农业地区”。从“龙”与“星象”、“龙”与“水”及“雨”、“龙”应脱胎于“水生动物”―――鳄、“龙”与“农业”、“龙”与“区域自然地理”、“龙”的“造型”等方面关系来看,地处黄河下游的濮阳西水坡考古出土的蚌龙与其完全相符,而其他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龙”则不具备。濮阳西水坡蚌塑“龙”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龙”。
濮阳西水坡的蚌塑“龙”考古发现的历史意义在于: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历史上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被多学科公认的“龙”;“濮阳西水坡的龙”是华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龙文化(包括天文、农业所派生的各种各样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传基因”;西水坡遗址的“龙”与“虎”组合出现,一方面支撑了“龙”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极大地“改写”了中国天文学史;西水坡遗址及其出土的“龙”,奠定了濮阳及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华夏文化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与“核心”历史地位。
1995年10月,濮阳市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华龙乡”铜牌,今年又被该学会命名为“华夏龙都”。全世界华人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吉祥物。从考古学、宗教学、天文学、历史学的意义上看,6000多岁“高龄”的“濮阳龙”,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根文化”。“濮阳龙”曾连接、融合了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的祖先,今天又成为凝结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脐带”,是他们的精神之根。
来源:濮阳市委统战部(濮阳日报)
------分隔线----------------------------
- 上一篇: 2012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开幕
- 下一篇: 首家智能家居“SMART生活馆”亮相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