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龙文化龙氏探源 龙姓与龙的神话传说

时间:2015-08-07 17:38:3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氏来源于舜帝所赐,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家族,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舜臣董父是龙姓鼻祖。龙子是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氏来源于舜帝所赐,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家族,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舜臣董父是龙姓鼻祖。龙子是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几千年前便出了这样一位备受后世敬仰的贤人,龙氏家族能久享盛名,实在不难想见。

  至东汉光武帝时有龙述

 
,号伯高,家住武陵,为武陵龙姓始祖。初任山都长。大将马援在《戒兄子书》中说,龙伯高敦厚而周密谨慎,不妄加议论,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欢他、看重他,希望你们都向他学习。光武帝看了马援的这封信,建武年(49)拜龙述为零陵太守,有“伯高敦厚;经德文章”之美誉。龙氏因以武陵郡名。龙氏家谱因此称为敦厚堂或武陵堂。其后裔繁衍两千余年七十余世,现有200多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为龙姓最主要的一支。海南龙姓也出于武陵(今湖南省常德)。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

  据介绍,海南龙姓同一始祖血缘来源,渡琼始祖龙海清原籍福建省莆田坎头村,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渡琼任宣慰使。龙海清任满立籍文昌市会文镇龙家村,至今已900多年,子孙发展繁衍到三十五世。其后代人才济济,文官武将,学者专家和富商层出不穷。

  自龙海清定居文昌后,六世有龙天祖分居陵水,八世有龙明德分居乐会(今琼海境内),九世龙寿光分居城郭(今府城,后子孙迁居海口琼山区大叠村,文昌市南畔村)。十世以后都由近而远分居,散居于全省各地,主要居住在文昌、海口(含琼山)、陵水、定安、琼海、万宁、三亚、澄迈、屯昌、琼中、乐东等市县,170多个村庄,还有的漂洋渡海出洋谋生,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海南龙姓之支派,迄今共有十四个分祖,而龙家皆系其发祥地。几百年来(海南解放后至1979年由于各种原因除外),每年清明节等祭日,全省各地的龙姓宗亲均络绎不绝地前往文昌龙海清墓进行祭祀。

  神秘龙姓:因官纳言 帝王赐姓

  龙姓的来源多涉及神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据《广韵》裁:“舜臣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尚书》曰:“舜臣豢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为氏”,又说,“舜臣董父性好龙,舜帝赐豢龙氏。”;《姓氏考略》也记载:“龙姓出自御龙氏,郡望出武陵、天水”,等等。所谓纳言是古代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书经》的《舜典》上有一段文字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从此看来,龙氏来源于舜帝所赐,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家族,舜臣董父就是龙姓鼻祖,武陵确是龙姓的发源地。

  另外,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赐为御龙氏)后裔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刘累,是后世刘氏的始祖。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这么说来,龙、刘二氏,当初根本就是一家人。

  还有史料记载,龙姓是以官得姓。炎帝时,开始以龙纪官,称龙师。洪荒初起,文物未开,太昊伏羲氏,德合而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龙马负图,爰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而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制嫁娶,而重人伦,正姓氏以为氏族。当是时,共工为上相,柏重为下祠,帝河伯于上,诸臣分理于下。命朱襄飞龙氏遗书契,吴英潜士龙氏造甲历,大庭居龙氏治屋庐,浑沌降龙氏驱民害,阴康士龙氏治田里,粟陆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命青龙氏为春官,赤龙氏任夏官,白龙氏任秋官,黑龙氏任冬官,黄龙氏任中官。以后他们的后裔便姓龙了。

  跟其他姓氏一样,在历史迁移中,龙氏家族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血液。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粤地龙氏,相传悦城龙母拾珠产子,冠以龙姓。少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综上所述,说明龙姓确实是一个古老而多源异流的姓氏。但在大多数《龙氏族(家)谱》中,都记载为“因官纳言,帝王赐姓”。

  龙姓郡望主要有六个:武陵郡、天水郡、武阳郡、太原郡、武昌郡、南阳郡。龙姓主要堂号有: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

  龙姓与龙的神话传说

  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龙,古人视为“神物”。《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既反映出龙的威慑性;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人们的恐惧和崇拜心理,对龙和帝王的神化。汉《说文解字》:“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熏秋分而潜渊。”神话中神人多乘龙,帝王则自命为“真龙天子”。故民间不轻易用,龙比虎少甚。古有畜龙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

  龙姓起源于“龙图腾”文化。远古时代,人们传说在溟海岛上有一种有头有尾,有须有鳞,有四肢,能兴云作雨,能行空潜海,能耳听百里之声,目观千里之毫,且永岁不食的神异动物,远古大白皋氏时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物来崇拜,把龙作为本氏族的徽标。于是后人以龙氏为姓,《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白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

  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躯。由于自秦汉始,皇帝被说成是真龙天子,所以龙就有了三重的含义:一是通天的神兽,二是君主的化身,三是吉祥瑞兽。

  渡琼始祖:龙海清

  据海南《龙氏族谱》记载,海南龙姓渡琼始祖龙海清,字升平、潮平,于北宋哲宗癸酉科中进士,任光禄大夫,宦游宋廷,徽宗崇宁三年(1104),琼崖(海南)动荡不安,廷议剿抚,钦命龙海清为琼崖宣慰使,带兵执行对琼崖剿抚。龙海清率兵数百抵海南,在文昌市会文镇港尾龙洋、泰家一带登陆,琼崖总镇执抚一切事宜。龙海清军纪严明,所至秋毫不犯,救民于水火之中。继任琼崖总镇,就以仁义平定琼崖,镇守十多年,功勋彪炳,三代袭封,夫人庄、田、戴和石氏皆为二品夫人,为龙海清之大恩大德而显荣。当时金兵占据宋廷,群盗搔扰福建、浙江等地,水陆不通,遂罢北归,任满立籍海南,屯军四十里,周边村庄均为其部属所居。

  临危不惧殉身尽节 龙应璋

  龙应璋,字辉玉、圭如,号琼香,海南海口大叠村人。明朝恩赐拔贡士出身,由教谕后升授山西太原府同知为藩司政参议大夫,特简交趾等处地方按抚使副使,因交趾有难,孤城难守。临危不惧,尽节报国殉身。

  龙应璋临死前寄慨有七言诗二首。留下了“空怀济世安民略,未展酹恩报国身”、“兔裘常把丹青照,遗草还留奕祀吟”、“归骨故原存气脉,朝廷为我恨生平”等悲慨激壮的名句。咏毕服毒自杀。

  皇帝知其临危尽节,报国殉身,加赠太常正卿,赐“忠孝廉节”四字御祭御葬。吏部差官给予银两殡殓,开丧挂孝,满城文武官员以礼物吊唁。其子一一谢礼,众官见其子形倍憔悴,知龙应璋当时为官清正,囊金困乏,蒙文武官员赠予银两为棺木、路费之资。其子和夫人具帖辞谢,择日带棺木起程,幸得天佑善人,一路风恬浪静,直至故里。奉旨下葬,碑题明“故参议大夫按抚使龙大公之墓”。

  文华大酒店创始人  龙学品

  龙学品,马来西亚知名企业家。祖籍文昌市坑尾村。1937年到马来亚吉隆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华文和英文学校。成年后投身于建筑业,与友人合作创办永建筑有限公司,并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在新加坡投资兴建文华大酒店,任董事主席兼总经理。历任马来西亚雪兰莪琼州会馆主席兼产业信托人,侨南学校董事长,永建筑(新、马)有限公司董事主席,龙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总经理,马来西亚《新明日报》副董事主席。热心公益福利事业,对故乡的教育、福利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曾多次捐巨款建海南省国兴中学、文昌中学、琼文中学等。 

 

------分隔线----------------------------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