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查看: 3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羲与M45号墓主人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2:4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伏羲与M45号墓主人
化建华
一、关于伏羲政权族团
伏羲为风姓,其先祖继承了燧人氏的原始文明,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因此名其族为伏羲。伏羲既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集团公认的领袖。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女娲时期。考古年代为中石器时代。其代表文化有: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南舞阳贾湖等地的磁山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6000年),陕西大荔的沙苑遗址(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早期(约公元前8000——前6000年),湖南城头山文化早期(约公元前5000年)等。
也就是说,伏羲女娲政权起于公元前7724年,讫于公元前5008年。
由此可知,伏羲时代沿袭不少于2000年,如果说,两千年政权执掌于一人之手,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伏羲是不可能寿命达到2000年的神人。正确的的解释只能是伏羲时代,或者说是伏羲族团时期。
二、关于伏羲政权时代
科学考证,伏羲女娲政权起于公元前7724年,讫于公元前5008年。共传七十八任帝,立国两千七百一十七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八任帝是由两大主体构成,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直系传人,称作纯血缘伏羲氏族;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部族的同盟部落,称作大伏羲氏族。其中纯血缘伏羲氏族二十四帝,执政八百四十一年。大伏羲氏族先后共有十五个家族参与执政,共五十四帝,执政一千八百七十六年。
大伏羲氏族的十五个家族执政帝数和年限如下:
(一)大庭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七年。
(二)柏皇氏四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
(三)中央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五十三年。
(四)栗陆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五)骊连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八十九年。
(六)赫胥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五年。
(七)尊卢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四十五年。
(八)祝融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年。
(九)混沌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年。
(十)昊英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一年。
(十一)有巢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三年。
(十二)葛天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一十年。
(十三)阴康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二年。
(十四)朱襄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二年。
(十五)无怀氏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公元前5008年,炎帝族团逐渐强大起来,最后取代了伏羲女娲政权。
实践证明,伏羲时期即伏羲族团政权时期,也就是说,伏羲并非狭隘的具体人,而是一个族团政权的延续,或者说是一个政权符号的代表,我们称其为伏羲时期或伏羲时代应该是较为贴切的。
三、关于伏羲制作八卦
伏羲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纪时代,是神话和传说的时代。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把本民族的肇始追溯到亘古的洪荒。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楚帛书甲篇记载有据称是目前国内最古老的创世神话。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现在已可以解读,现摘出有关部分的释文如下:
在天地尚未成形,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下之时,现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
伏羲“观天发地”是远古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作八卦”则是建立一种符号体系,借以表示这些认识。在人类创造文字前,八卦和结绳记事等手段都可以视为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从人类生存的观点来看,八卦的乾天、坤地、离日、坎月、艮山、兑泽、巽风、震雷可以视为人类生存条件的八种基本自然要素。这是对人和自然界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本质性认识。这一认识与“近取诸身,远去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之说相符。这些要素分为四组:乾、坤;艮、兑;震、巽;坎、离;每组两卦,自成一体。
乾、坤一体,合为天地,囊括宇宙万象,“天尊地卑”,以定乾坤,“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是万物生成和生长的前提和基础。
坎、离一体,合为日月,是为天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月丽乎天”,“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日月为万物带来光明,日月运行而形成四季,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艮、兑一体,合为山泽,是为地象。艮为山,又为止,“止”在古语中代表居住之所。史前时代曾出现多次大洪水时期,只有洪水无法袭击高山才是人类安全的居住之所。因此,艮泛指人类赖以生存居住、植物和农作物赖以成长的大地。兑为泽,泛指大面积水域。古代的大型湖泊多称为泽,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在《尚书》和《周礼》等文献中就有九州、九泽之说。因此,艮兑合而表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水。是大地“厚德载物”,供万物生存的基本要素。
震、巽一体,合为风雷,是阴阳二气的交感之象。震为雷,巽为风,同样是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宇宙分而为天地,天有日月,地有山泽,天地交感而有风雷。在伏羲时代,以此作为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故伏羲作八卦以象万物,表示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从这一点出发,最初形成的八卦是用来表示万物生存基本要素的一组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事物、工具、发明创造和生活手段等也因之被逐步符号化。
然而,这些符号就是后世了解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最强有力的生产力,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四子命名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老大青干”。也就是我们说的四象青龙为老大,至今仍有说法“宁叫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微抬头。”青干的老大位置,是不可逾越的,否则即为不吉。其次,“老二为朱四单”,也就是说,除了青干,朱四单是第二位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朱雀”在南方。“老三叫白大然”白为金,在西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白虎。“老四叫玄干”,玄即黑,在北方属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玄武。这才是真正的四象。
由此可知,“四象”的产生是在伏羲时代已经出现了的。无论是规定,还是将其假托为“伏羲女娲所生四子”,四象已经作为符号定了下来,并且有着严格的等级顺序,所以八卦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上“乾坤、坎离、艮兑、震巽”的符号化的出现和应用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关于伏羲陵墓
2500年左右的春秋时代,周游列国的孔子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了陈国——今天河南的淮阳;落泊时,恰遇打鱼老头网出一颗长角的人头来,孔子左瞧右瞧突发灵感说:这就是我们祖先伏羲的脑袋,于是率众门徒建庙祭拜;从此以后,华夏始祖——伏羲的陵墓被孔圣人一句话就这样定在了河南淮阳,至今已有2500余年!
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的挖掘,被史学界称为“伏羲遗骨”,一时间轰动了世界。细细思考濮阳西水坡出土了“伏羲遗骨”,天水有伏羲庙,淮阳有太昊陵,究竟伏羲陵墓在何处?令人莫衷一是。
《太平御览》记载:“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氏(伏羲氏)之号也。”
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在其《五帝时代研究》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并且不止一次的强调,伏羲时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历经十六代。
由此可见,伏羲陵墓不应是一处,按刚才上文所引,伏羲陵墓至少应不少于78处之多。也就是说,伏羲族团沿袭多少代,就应该有多少伏羲帝王陵墓,只不过是未发现而已。
五、关于45﹟号墓主人
在“中华第一龙”之前,中国天文学中传统的“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只被考古学家推到公元前八世纪,也就是说它只有2800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没有天文学的强大支撑是不可想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时说,“濮阳仰韶时期墓葬的龙虎蚌塑图被证实为天文图后,不仅把中国天文学的‘四象’传统又前推了3700年,让历史翻了一个跟头,而且还让那些坚持中国‘四象’西来的人哑口无言。濮阳天文图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西水坡“龙虎墓”(即西水坡45号墓,记者注)与四象的起源》一文中写道:“回忆去年(1987年)秋冬,凡接触到西水坡45号墓材料的人,不管是亲自参观还是看见照片,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后世长期流传的青龙、白虎。可是后来,从报上新闻到发掘简报,没有涉及这一点。揣想其原因,似乎不外这样几点:一个是墓室外面又有不同的龙、虎及其他动物图形,而且整个遗址发掘尚未结束;另一个是不少人认为青龙、白虎的观念起源甚晚,甚至说‘是秦汉之后的产物’(中国天文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以之比附史前时期,恐怕太危险了……可是,45号墓蚌壳图形和青龙、白虎之相似,实在是太明显了……至于墓主脚下的三角形,方向是正北,我们不妨猜想为帝星(北极星)……”
总之,45号墓主人,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被史学界称为帝王陵墓并非空穴来风,或主观腻断,能够在6500前享受此等待遇,四象相伴,八卦为用的人物,只有伏羲帝堪受此殊荣。
六、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思路或者说几个时空坐标点去思考。
濮阳西水泊45号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史实。碳14测定45号墓主人,距今约6500年左右,时间节点即伏羲时代。四象产生的时间在伏羲时代,应用在伏羲时代。专家一直认为45号墓主人应是当时的一代帝王级领袖。试想,能够利用当时最先进科学技术符号,最高待遇陪葬仪式,列四象为护身陪葬,八卦为所用的人物,会是谁,又能够是谁,只能是当时级别最高,影响最大,官民最为尊崇的帝王级领袖——伏羲。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资料匮乏,仅为一孔之见,诚望方家不吝赐教,有待考古进一步验证。



(作者化建华系濮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11-30 05:14 , Processed in 0.0620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