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查看: 3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羲生于濮阳 王于濮阳 葬于濮阳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2:45: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伏羲生于濮阳  王于濮阳  葬于濮阳
刘永焕
一、伏羲生于濮阳
伏羲,又称太皞、太昊、皇羲,疱羲、宓牺、伏戏。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华人共同认可的“人文始祖。”上古时期尚无文字,只是口耳相传。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传说中确认存在、地位、名称,唯一没有争议的就是伏羲。
《白虎通•德顺论》说:“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班固《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疱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认为“稽之于《易》,疱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
1、中国著名专家认定伏羲生濮阳
早在60年前,中国历史熟稔的举世共认的大师徐旭生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他著有《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其中写道:“太皞,据我们的研究知道他是东夷集团的首长。”东夷集团就在濮阳。
李学勤先生是当代极著名的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徐吉军先生是浙江社科院研究员;他们二人2002年共同主编了一部《黄河文化史》,其中写道:“据《左传》和《帝王世纪》记载,太昊氏族兴起于雷泽,即今河南北部濮阳一带或延伸至山东西部毗邻地区。
详细论证伏羲生于濮阳的是前河南省博物馆馆长许顺湛先生。1995年他有篇论文《说雷泽》,在广征博引典籍的同时指出,伏羲生地“古雷泽在濮城镇与旧城乡之间”,其代表地望为鄄城县境内的成阳,范县境内的濮城和濮阳县境内的小濮州。就是说,雷泽在现濮阳境内的区域为范县的濮城镇南,龙王庄乡以西,即范县杨集乡、辛庄乡和濮阳县境内的王称堌乡、梨园乡、户部寨乡区域。许先生后来又写了篇《再说雷泽》,更强调指出:“我对濮阳的基本看法,在《说雷泽》一文中已提到:这个地区不仅是龙乡,而且是龙源圣地,古代宗教圣地(包括天象历法)华夏族祖庭圣地和祖茔圣地。”
在主张伏羲生于濮阳的专家学者中,有个特别学者——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希平。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甘肃天水在20世纪90年代申名“伏羲故里”时,请李先生去考察论证。哪知李先生到天水看过又查过资料后于1996年写了篇文章《华夏先祖伏羲氏——中国龙文化的奠基人》,其中论道,伏羲生地主要有两说,第一是成纪即天水说,第二为雷泽说,“已知的先秦典籍中未有生伏羲于成纪之记述,故主雷泽说”。他又进一步论道:“查雷泽即雷夏泽,在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荷泽间,……故疑伏羲生地当在濮阳——荷泽一带。”
2、大量古籍记载伏羲生于濮阳
(1)濮阳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来自大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第五大河之一。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考古及历史人文学家都认为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沿着黄河,可以清晰看到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历史轨迹,华胥、伏羲生活在黄河岸边,炎帝、黄帝、蚩尤在这里酣战,颛顼、帝喾在这里建都,舜帝在这里生长,大禹在这里治水,夏、商、周以及西汉、东汉、北魏、唐、宋的都城都设在黄河流域。
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据文献记载,黄河主流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最著名的有雷泽、大野泽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的气温要比现在高3℃以上,我国称之为仰韶温暖期。这一时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原始先民的生存、繁衍生息。
据《禹贡》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主流
自西进入濮阳境内,经新习、张庄、乜固、戚城向北流到天津附近入海。至金元五年(1194年)北流渐绝,大河南去,形成了现在的黄河。由此可见,濮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今天,濮阳境内的黄河仍存在着神秘感,航拍图片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名曰“龙行天下”。
(2)神秘的濮阳雷泽,是伏羲的出生地。
雷泽,又称雷夏泽。故址在今荷泽西北,濮阳东南。雷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泽既泽,雍、沮会同。”《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曰:“隋开皇六年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夏泽为名也,属濮州。”《史记•夏本记》、《集解》曰:“雷泽在济成阳县西北。”《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正义》曰:“泽在雷泽县西北也。”“成阳故城,濮州雷泽县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曲•雷泽》条云:“雷泽在濮县东南,接荷泽县界。”《五帝本记•注》、《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文献,大体说法一致,其地望在成阳县与濮阳之间。濮县、濮州为今范县濮城镇。古时范县、鄄城均归濮阳郡、东郡或濮州。6500年前的雷泽是横跨今鲁豫两省水面辽阔的大泽,其水域覆盖了河南濮阳及山东鄄城之间的广大地区,其雷泽西岸临近西水坡遗址的东沿。
雷泽是黄河下游最著名的泽蔽之一。竺可祯先生在《五千年来的气象变迁》中指出:“上古时,濮阳一带的气温要比现在高出3℃以上,约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温。”这一带水生和陆生动物繁多,特别是雷泽的鱼、虾、贝类为先民们提供了人体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蛋白质,为远古先民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雷泽,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是养育中华先民的生命之泽。古籍记载,伏羲之母 华胥氏在雷泽岸边因踩到了巨龙的足迹而怀孕,生下伏羲。伏羲女娲结合,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史记》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春秋谱》曰:“华胥生男曰伏羲,生女曰女娲。”《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太昊帝疱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疱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疱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曰:“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在古代典籍记载中,说“雷泽有雷神,人首龙身。”汉代王充在《论衡•龙虚篇》中说:“雷、龙同类。”历来人们都说雷泽为龙泽。雷泽之中的龙首人身的雷神也就自然被称为龙神了。历代描述伏羲的形象时,总是说他龙身人首,这和雷泽中的龙神非常相似。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湖畔踩上了雷泽中龙首人身的龙神的足而怀孕,因而生下了人首龙身的伏羲。这虽然是一个神奇的感性故事,但这其中蕴含着伏羲与雷泽•龙神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说明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就在濮阳雷泽一带,不然怎么会跑到濮阳的雷泽“履大人迹”,由此证明了伏羲的出生地就在濮阳雷泽。
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员,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说:“伏羲的祖族在雷泽,即‘大迹出雷泽’,雷泽有雷神,龙身人首,与伏羲形象完全相符。伏羲的母族华胥氏,前人以为在陕西的蓝田,他的通婚族却在濮阳的雷泽,不合乎情理。特别是说华胥氏族在甘肃成纪生伏羲,更不合于情理。因为史学界多认为太昊伏羲是东夷族。都宛丘(河南淮阳),后代建国又都在东方,所以伏羲母亲不会与祖族太远。对他的地望应该重新研究。女娲与伏羲是兄妹关系,其形象也是龙身人首,其祖族应与伏羲相同。《太昊纪下•女皇氏》说:女娲出生于‘承匡’,距祖族居地濮阳雷泽不远。传说淮阳为伏羲太昊建都地,相邻的西华县有女娲城。以上这些传说进一步证明濮阳雷泽地区是伏羲女娲的祖庭圣地。如果与龙的传人结合来看,濮阳的雷泽或称为龙源圣地是顺理成章的。”“雷(龙)泽地区可以说是濮阳的代名词……”。
(3)濮阳瓠子河边,是华胥氏履大人迹繁衍生存之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篇记载:“瓠河又左经雷泽北。其泽蔽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明嘉靖•开州志》记载:“瓠子河在州西惠里距城二十五里。”《清光绪•开州志》载:“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濮阳县志》记载:“瓠子河首,位于濮阳西南14公里处的土垒头村一带,分黄河水东出而形成。经山东鄄城、郓城等地东注济水。”
瓠子河是古代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条河流,并且是中华大地上唯一的一条以瓠子命名的河流,这条河对华胥氏的生存繁衍和当时的原始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濮阳西水坡南边第一个村就是华园屯(古称环屯),村东南是古雷泽湖 ,村西南就是瓠子河。这一带当时盛产瓠子(胡芦),瓠子繁殖力强,开花多,产量大,先民能吃饱。华胥氏族就是以瓠子为主要素食,并以“花”和“瓠”作为图腾崇拜。古时“华”、“花”字义相通,而华胥作为族长自然也因此为名,伏羲小时候也由此被称为葫芦。华胥氏族为避风沙,长期群居在环型屯子里,华园屯(古称环屯)也由此得名,华园屯村南华胥沟遗址自秦汉以来就建有华胥庙(古称老奶奶庙)。村西南有华胥墓,伏羲八卦台、黄龙潭、黑龙潭、宣房宫、龙渊宫,瓠子河遗址。华园屯村南的村叫火厢头,传说是华胥伏羲部落当时保存火种的地方。这些遗存至今都客观存在。由此说伏羲的出生地、生长地就在紧靠西水坡的花园屯。
二、伏羲王于濮阳
1、古文献记载伏羲继天而王。
《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史记•补三皇本纪》载:“太昊疱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汉书•律历志》曰“《易》曰:‘疱羲之王天下也,言疱羲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 ,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曰:“太昊包羲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册府元龟•帝王部•运历》亦曰:“太昊帝疱羲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太昊帝。” 《前汉书•古今人表》就将太昊伏羲氏列为第一位上上圣人。《竹书纪年前编》也将太昊包羲氏列为第一帝王。以上史料都是说伏羲为最初的帝王。
2、伏羲是继其母亲华胥部落而王
鄄城县《华夏圣母华胥氏纪念碑文》曰:“雷泽瓠子河乃华夏之基,龙之传人之源。雷泽湖畔华夏子孙繁衍生息逐日壮大,建华胥国于此。《轩辕本纪》曰:‘帝游华胥国,此神仙国也。’后世子孙陆续外迁,足迹遍布八方,皆以故国为天下之中,故又称中华。”据《禹贡》记载:华胥国在雷泽。也就是华胥氏居住之地。河南博物院研究员、郑州市古都学术资料首席专家张维华先生说:“我虽然不是濮阳人,但我为濮阳发现了伏羲一代皇陵深受鼓舞,伏羲生于濮阳,王于濮阳,葬于濮阳。”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段邦宁说:“按常理推断,6500年前伏羲王朝的都邑应于伏羲冢很接近,甚至二者就是同一地点。”
西水坡称谓始于宋代,西水坡遗址在宋代以前是一方丘陵高地。这方高地正处在古金堤占用的丘陵高地中间,古金堤占用的丘陵高地西接大伾山,南濒雷泽,绵延200多里,在古代是马颊河、清河的发源地,直到今天仍然是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分水岭。其地貌恰似一条巨龙,西水坡遗址正处在这条巨龙的脊背中间,马颊河、清河又似两条北去、东去的水龙,西水坡遗址恰在交汇处。
考古对西水坡周围的钻探表明,6500年前西水坡遗址正处在地势较高的土岗上,包括南面华园屯一带地势都比较高,其周围都较低。西水坡东有雷泽,西有黄河,南有瓠子河。西边黄河是抵御外来氏族部落侵袭的天然屏障。南边的瓠子河为华胥伏羲部落提供了主要素食,东边的雷泽中的渔蚌为伏羲王朝提供了主要生活来源。也可以说雷泽及黄河孕育了伏羲王朝。有考古专家说:“蚌比鱼好捉,在没有发明渔网之前,蚌恐怕是古人能从水中获取的唯一食物吧!蚌富含蛋白质,水开就熟,易于获得,这些特点决定了古人对它的依赖性。另外古人离开水就没法活,而有水的地方就有蚌,对古人的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我们今天用什么词形容都不过分的。” 雷泽及黄河是当时伏羲及母亲华胥氏族生活的基本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与伏羲王朝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段邦宁教授认为:“伏羲部落集团之所以选择了濮阳西水坡作为其基地,是因为水域辽阔的雷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又是一个阻隔与东方的东夷各民族部落集团发生直接冲突的隔离带。而西面的黄河又是一条抵御西部各民族部落的天然屏障。因而这里有较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较稳定社会民族环境,这有利于伏羲部落集团的发展与壮大。”
华园屯(古称环屯)与西水坡紧密相连,传说为古华胥国所在地,是华胥氏生活居住之地,也是伏羲的诞生地。
伏羲降生的时代,基本上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或者说一夫一妻制尚未完全确立。伏羲的生父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巨人,有其父必有其子,M45号墓主身高1.84米,现在看来也可称为巨人。可见墓主就是履大人迹而娠的华胥之子。他那高大的身材和高超的智慧可能是他成为“百王先首 ”的重要因素。“履巨人迹”是华胥氏杜撰的,意在“望子成龙”,在那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时代,就是为了说明儿子的先天性不凡,可以名正言顺地“继天而王。”
从雷泽神奇的传说中也说明伏羲“继天而王”的必然性,《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传说雷泽湖是雷神居住的地方,华胥国的先民们都聚居生活在雷泽湖畔,雷神经常发怒,发出巨大吼声,如雷鸣。雷泽一带经常闹水灾。华胥嫁给雷神,一年后,华胥给雷神生了个儿子取名伏羲。雷神非常高兴,于是雷泽湖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伏羲长大后,看见蜘蛛结网发明了网,在水里可以捕鱼,在林中可以捕鸟。因发明熟食,人们称为疱牺,意为他是最好的厨师。雷神对伏羲的发明及功绩向天帝禀告后,就封伏羲为华胥国国君,人间帝王。
由此可见,华胥氏作为部落首领,华胥国国君,让儿子伏羲“继天而王”是顺理成章的。
从大量古籍文献记载中,也可以看到华胥文化与伏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华胥和伏羲、女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文化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殷函、尹红卿编译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首卷写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因此,华胥氏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由此可见,伏羲是继其母亲华胥部落而王,伏羲时代的文明是在华胥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伏羲的母亲为风姓,儿子从母姓,伏羲当然也是风姓。伏羲氏族最显著的标志是龙。龙是伏羲氏的图腾的形象,也是伏羲氏向往的保护神。龙生于水,是水中物,雷泽就是产生龙的圣地。《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龙神就是龙氏族的头领,这位龙氏的头领就是华胥。这就是说,伏羲的龙崇拜不是从伏羲方始,而是子从母,这反映了当时母系社会的真实性。龙是龙氏族的标志,所以说,在雷泽地区,在远古时代,华胥氏就是这个区域生活的古老氏族。华胥始祖母就是龙氏族的头领——龙氏族人头。濮阳西水坡古墓葬出土的6500年前的蚌塑龙证明,在远古时代,龙氏族在濮阳雷泽的存在是真实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伏羲氏的母族——华胥氏族——是生活在雷泽区域古老的龙图腾氏族。华胥在雷泽履巨人迹怀孕,在西水坡的华园屯生下了伏羲。伏羲生长在西水坡,王于西水坡,葬于西水坡。
伏羲王朝的都邑应在西水坡遗址的花园屯。《易•说卦》载:“帝出乎震”,这里帝指的就是伏羲。就地理位置说,伏羲王朝的诞生地,与“震”有密切关系。震为雷,“震东也”,也就是说在西水坡东面不远的地方有雷泽,伏羲王朝的都邑就在雷泽的西边,即紧靠西水坡的华园屯。“震”还寓示着伏羲登基的时间是春天,是春分而“继天而王”的。
从西水坡M45号墓葬看,墓主人的随葬物不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而是在他墓葬中随葬的却是整个天上的星斗,显然是他生前权力的象征,说明墓主人只能是“继天而王”的伏羲。
2013年5月3日,“西水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明确记载:“三组蚌塑龙虎图案,碳14测定,为距今6500年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考古专家研究认定:中华第一龙墓主人应为原始部落首领。”因为西水坡M45号墓是一幅完整的星象图。随葬的是整个天上的星斗,墓葬6500年正是伏羲时代,所以中华第一龙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原始部落首领,而只能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大帝。
3、伏羲王朝兴于中原
根据古文献记载,伏羲从生到死都在中原地区,他生于濮阳、王于濮阳、葬于濮阳。所以濮阳西水坡有龙虎大墓,开封、淮阳、商水、上蔡、孟津、巩义和濮阳相近的山东金乡、单县、嘉祥、泰安等地都有伏羲传说和伏羲纪念性建筑和遗迹。
到后世伏羲氏之大体系中,一部分西迁了,因伏羲氏以龙纪,西迁留下了丰富的“龙文化痕迹”。如偃师有纪城,陕县有纪事城,甘肃泰安县有成纪,这就是所谓史称“生伏羲与成纪是也。”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伏羲、女娲传说,系中原古代伏羲氏族南迁所致,并非南迁北移带来的人文现象。
三、伏羲葬于濮阳
1、古文献记载伏羲葬于濮阳
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三皇本记》引皇甫谧载:“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宋代罗泌《路史》注称:“帝冢在今山阳高平西北。”山阳和高平实为不同时代所指的同一地区的郡国名。此地相当于现在山东省的巨野,金乡和鱼台等县。山阳和高平之西就是东郡(濮阳)和济阴郡,而古雷泽则在二郡之间。此雷泽就是“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之雷泽。
西水坡遗址内用于摆塑龙、虎、鹿、北斗魁等的大量蚌壳则可断定是由东面不远的雷泽中取得。六千五百年前的雷泽是横跨今鲁豫两省的大泽,其西岸已非常接近西水坡遗址的东沿,当时西水坡遗址的地理形势是东临雷泽,西靠黄河,而南郡则在今湖北省的中西部及川东的巫山一带地区。由此可以认定,《三皇本记》所引的“南”郡实为东郡之误。因此,正确的原文应为“伏羲葬东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这样一来,历史资料就与考古事实完全相符,证明伏羲葬于濮阳无疑。
2、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时代是伏羲时代
1987年8月16日,西水坡M45号墓蚌壳摆塑的中华第一龙和他的主人遗骸。经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M45号墓主人生活在距今6500年前,属于仰韶文化时期。在史学界属于父系时代开始的时期。
所谓伏羲时代,就是指在我国炎黄时代之前,燧人时代之后的这一阶段为伏羲时代。台湾学者李镜认为伏羲生于公元前4538年。西水坡M45号墓葬的年代,无论北京考古所古地层学推断,还是用碳14测定,都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这种在时空上的一致性,为西水坡M45号墓主人就是伏羲提供了重要论证。
湖北师范学院段邦宁教授、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维华先生认为:黄帝的“年龄”还不够大,西水坡M45号墓主人应该是伏羲,只有他才够有这么大的“岁数”。黄帝时代距今不会超过5000年,我们常说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从黄帝开始的。而西水坡M45号墓的年代距今6500年,把它放在古代传说时期的伏羲时代,是合适的。
结合考古学发现的物质文化成就,“黄帝时代”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距今5000年左右。炎帝时代约当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6000——5000年间。伏羲时代在炎黄时代之前,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早期,也就是说伏羲时代积年当今6000多年以前。濮阳西水坡龙虎墓的时代距今6500年左右,因此将墓主推定为“百王先首”的伏羲,是科学的、合理的。
3、西水坡M45号墓是一幅完整的星象图,证明墓主就是伏羲
在濮阳,在6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把天空读了个滚瓜烂熟,创造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在西水坡M45号墓中,以蚌壳摆塑图像及其独特的墓穴平面图绘制出一幅“地下星图”,将自己“观天察地”的成就阐述得美奂绝伦。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冯时先生在《文物》月刊第三期和《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第二期发表文章: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他认为:M45墓形为一盖图;墓南的圆弧墓壁为春秋分日道即中衡;东西两侧的蚌龙和蚌虎为星空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之象,墓主脚下的蚌塑三角形为北斗魁,紧接蚌塑三角形图案的东侧横置两根人胫骨。这毫无疑问是北斗的图像。胫骨为斗杓,指向东方,蚌塑三角形图案为斗魁,指向西方。全部构图与真实天象完全吻合。M45号墓主人随葬虽然没有瓶瓶罐罐的日常的生活用具,但他墓葬中随葬的是整个天上的星斗,这种特别的安排显然是墓主生前权力特征的再现。
湖北师范学院段邦宁教授,从西水坡M45号墓星象图考定测得墓主就是“三皇五帝之首,画卦作易”和“立周天力度”,创立盖天学说的伏羲太昊帝。
(1)根据墓主人在墓中的位置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对应的观念,天上的星和地面的人是一一对应的。当然北极星附近的亮星就是天上的帝王了。北极星在天的中央,其地位是永恒不变的,而其他的一切日月星辰都以北极为中心旋转。这象征帝王位居中央,而臣民们则总是围绕帝王而旋转。
一是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主的坐骨精确地摆在平面化了的古天球即星图的北极点,这象征墓主的中央地位,正是身为北辰居其所,太一常在紫微宫,由此可断定墓主就是天上的太一或太帝,也就是星空中至高无上的帝王,而天上的帝王是由人间的帝王升天而成,当然他生前就是建墓时代的人间帝王,因此墓主只能是伏羲。
二是坐骨正是人类生殖器所在,这不仅说明那时已有了男性生殖崇拜,男性已在人类一切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由此可证实,中华文化中崇天拜祖的传统在那时已经形成。
(2)根据建墓年代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根据放射性碳十四测定和树轮校正,M45号墓的建造年代为公元前(4510±135)年,在此年代,只能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太昊帝。根据墓主年龄推断,其登基年代约为公元前4530年,比黄帝约早1800多年。所以墓主不可能是黄帝,更不是颛顼和蚩尤。
(3)根据M45号墓星象图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根据墓中星象为133000年前的春分日落时的星象,就是说,建墓所根据的不是当时的星象,而是133000年前的星象,这与建墓年代相差达126000多年。这就是建墓年代与墓中星象年代的M45矛盾。为解决此一矛盾,非用伏羲在黄河获得天球、河图或龙图而画卦作易,则不能解释六千五百年前的濮阳人何以会知道133000年前的星象。而西水坡遗址第二组摆塑中将蜘蛛、圆球和龙摆在一起则是“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於河,遂法之画八卦”的真实写照,也是伏羲在黄河获得天球或河图因而领受天命而称帝的证据。
(4)根据M45号墓的形制和星象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根据M45号墓的形制,可以很自然的解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使该墓与伏羲八卦 的方位和象征意义完全相符。从而也证明了墓主就是画卦作“易”的伏羲。而第二组摆塑中的“蜘蛛”、圆球和石斧也是天球、太极和伏羲仰观天象和用圭表测天的佐证。可以认为M45号墓的星象图就是根据伏羲在黄河获得的十三万三千年前刻制的天球上的星象并结合伏羲的实测设计建造而成。
(5)根据墓中盖图创立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根据《周髀算经》所言“包牺立周天历度”和《晋书•天文志上》记载的“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疱牺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经过M45号墓的实测表明:该墓的盖图数据比《周髀》盖天说数据要更科学、更合理和精确得多。该墓的盖图完全避免了《周髀》盖图的那些不符合实际天象的缺点,这说明墓中盖图确为墓主所创,因而墓主必定就是伏羲。
(6)根据《周髀算经》与“周天历度”数据测定墓主就是伏羲
根据《周髀算经》若干数据的计算表明,测量这些数据的时间和地点非常接近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西水坡M45号墓为一上古盖图,墓穴南圆北方。上古时南方为上,北方为下。墓主又是仰身直肢。这些正合《路史》所载伏羲“负方州,抱圆天”的上古仪俗,又与伏羲创造盖天说的记载相契合。盖天说为伏羲所创立,他“立周天历度”,一是把周天分为二十八宿,二是将周天分为365.25度。这是古代中国历法的基础。从《周髀算经》中的数据“周髀长八尺”,“各主日晷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六寸“,算得测量地点的纬度是35°01′54″.现在的濮阳纬度是35°42′,《周髀》中的数据只能是在6500年前M45号墓的位置测得,这与盖天说惊人吻合。这些无可争辩的数据完全证实了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M45号墓主人就是伏羲太昊帝。
(7)巫觋与伏羲为同一人,证明墓主就是伏羲
自龙虎墓的考古资料公布以来,墓主为巫觋已成为学术界一致的共识。实际上伏羲与巫觋并不矛盾。“巫”与“伏”读间相近,“觋”与“羲”读音完全相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与巫觋是没有区别的。就西水坡而言,“伏羲”与“巫觋”就是同一人。巫觋通天与伏羲立表测天是一回事;司掌奉祀天地鬼神及替人祈福禳灾与其画卦作“易”也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古代的巫术、宗教与政权不分;巫术与科学、艺术、哲学不分。最大的巫觋就是最高的军事首领,拥有最高的权力,在领受了“天命”后就是真龙天子,就是帝王,自然墓主就是伏羲。
4、考古地面信息及M45号墓物证,证明墓主就是伏羲
史学界都说远古看濮阳,濮阳历史在地下,其实不然,与M45号墓相关的地面信息也非常丰富。
考古学测定,墓主人是一个中年人,50多岁,在远古时期,人类徒步的频率、范围非常有限,那个时候没有代步的工具,没有道路,到处是野兽出没,到处是杂草丛生,一个人,少数人虽然有可能走的很远,但是一大群人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的很远。伏羲的身边应该有很大一群追随者。这样才可以在伏羲死后按照某个人的安排,做出如此规模宏大,摆塑出如此栩栩如生、明确的天象图,相应的人殉。因此说墓主人生活的范围不会离大墓很远。一群人同行,并且必须寻着水源出行,其经常活动范围不会超过50公里到100公里。墓主人的家一定要在墓的附近。墓主人是一代领袖式人物,有统治意识与能力。并且通晓天文地理,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其死后归葬地应该是主观、明确的选择。葬地应该与生前生活地区、环境紧密相连。
西水坡南边第一个村叫华园屯,是伏羲之母居住繁衍之地。伏羲及母亲靠瓠子河边的瓠子(葫芦)为主要素食,以雷泽渔蚌为主要生活来源,长期居住在环形的屯子里。西水坡、花园屯(古称环屯)一带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环境优越。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的一位杰出女首领,传说华园屯(古称环屯)就是远古时期的华胥国国都。
从卫星航拍图上看,西水坡就像一个大脚印。西水坡伏羲墓西南有华胥宫(古称老奶奶庙),东北有祭祀伏羲的三皇庙,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由此形成。
西水坡水库是72万平方米。南北宽300多米,东西长2400米左右。这个数据耦合了北京故宫的大小数据1080亩。研究M45号墓,特别是祭祀、天象应该把周边的文化遗存考虑进去,这座墓不会是孤零零的一座龙虎大墓。
关于伏羲生殡问题,主要是说伏羲生甘肃天水,葬河南淮阳。在大量史料中,关于伏羲出生地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考证,当时天水它不是地名,应该是天之水、雨水的含义。雷泽是雷雨形成的大水坑。成纪也不是地名,12年为一纪,即成纪元时间节点。
在先秦古典记载中,都没有伏羲生于成纪之说,古典记载是非常明确的。华胥氏于雷泽湖畔瓠子河边履大迹生伏羲是没有争议的,但古雷泽就处在濮阳西水坡东边,瓠子河就处在西水坡的南面。甘肃成纪既没有雷泽,也没有瓠子河,华胥部落一直活动在濮阳雷泽地区,所以说华胥在雷泽怀孕后再跑到几千里之外的甘肃成纪生伏羲之说是不成立的。
国内几处传说为伏羲的陵墓,实际上都是汉朝以后修筑的纪念性建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说:“与伏羲相关的考古有两个,一个是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大地湾遗址,包括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850年——公元前5400年)和仰韶文化(公元前4050年——公元前2950年),这一时期就是伏羲所创造的文化时期。”
“另一个是发现于1979年的淮阳平粮台遗址,平粮台遗址是一座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因平粮台遗址的位置与文献记载的苑丘位置一致,因此被认为是“太昊之墟。”无论是大地湾遗址还是平粮台遗址和伏羲氏的联系目前还只能是一种推测,还不是确论。”
总之,不管伏羲的来源存在“西方说”、“东方说”还是“南方说”,只有濮阳能同时具有“雷泽湖”、“瓠子河”、“伏羲墓”三个直接考古证据,而且和大量古代文献记载相吻合。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三个直接考古证据。因此,我们认定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主人就是伏羲大帝,M45号墓是中国第一王陵。
河南博物院研究员,郑州市古都学术资料首席专家张维华先生一说到西水坡墓主就激动得发抖,他专门撰写了近两万字的论文《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与伏羲》认为墓主只能是一代伏羲。他的结论是:“伏羲生于雷泽,葬于濮阳,雷泽——濮阳可谓之圣地、圣陵。”“中华文明起源,濮阳是源,其他地方都是流。”
四、西水坡M45号墓的历史价值
西水坡M45号墓是太昊伏羲帝留给现代人类最宝贵的一部无字百科全书。他用墓形和蚌塑星象图案合理地表达和记录了当时所达到的科学水平。
1、西水坡遗址第一组蚌塑图形是墓主生前权力至高无尚的反映,具有很实际的人文意义。
第一组蚌塑图形是龙虎和人骨结合。龙为百虫之王可知云雨,实为农神;虎是百兽之王,实为猎神;墓主由支撑当地人们生活的农、猎两个主神守护,乘龙驭虎,可见其人身份至高无上。
据记载和传说,龙成为神的形象产生于伏羲时代,伏羲部落当时主要活动于黄河下游雷泽地区。
虎是兽中之王,是猎神, 西部狩猎部族的最高图腾。
墓主人由龙、虎陪葬,标志着墓主人可以呼风唤雨。龙是百虫之王,虎是百兽之王,墓主人由这样两个最高图腾陪葬,当然是百王之王。而称百王之王的人在那一时期的记载中,只有伏羲。西水坡M45号墓的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虎,就这样陪葬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帝。
在西水坡M45号墓中,墓主身长1.84米,龙长1.78米,虎长1.39米,墓主人居中,由这样两个天物合一的神圣物象陪葬,又高于龙、虎,再加上脚踏北斗,可见墓主人不满足于在人间称王了,还要上天称王,成为天界万方的主宰,他骑龙巡天就不奇怪了。当时的许多人崇龙崇虎,但墓主即不崇龙,又不崇虎,他要降龙伏虎,乘龙驭虎,当龙、虎侍奉的主人。西水坡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是降龙伏虎的人神合一胜天文化,这是西水坡文化的真正涵义。
2、西水坡遗址第二组蚌塑图形,是墓主现实生活的写照,具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
第二组除龙、虎外,还有凤、鹿、龟、蜘蛛、石斧等。
凤是百鸟之王,凤文化是采集文化,它的发生年代可能比虎、龙要更早一些,是人类采集植物及其果实、捕鱼、抓兔为主业时代的图腾。
鹿是性神,性中之王;龟是寿中之王;蜘蛛是网织之王。这些蚌塑反映着墓主时代的社会风尚还有崇性、崇寿、崇网织。这些历史典籍对那一时代的记载是极为契合的,据传伏羲氏当年就是仿效蜘蛛学会了织网捕鱼、捕兽、捕鸟和织衣的。蜘蛛的八脚或蛛网的八根轴丝启示发明八卦,吐丝球即是天球象征物。6500年前,只有对伏羲有崇拜蜘蛛的记载.,鹿、龟、蜘蛛都不是进攻形,主宰他物型的生物,都与权势无关,其文化都不是驾驭他人的权势文化,而是个性能力文化。但它又是当时人类特别是墓主及传人所追求的。
第二组中的石斧是王权的象征。这里的石斧代表着墓主伏羲凌驾于墓中的一切之上。第二组蚌塑联体象征当时各部族的团结融和,已呈现大一统气象。
3、西水坡遗址第三组蚌塑不仅是墓主骑龙升天景象,也是一幅墓主乘龙驭虎驭凤巡天图
这组摆塑中的人骑龙图案恐怕不仅是人死后骑龙升天,还应包括乘龙巡天。在古籍的记载和神话传说中,人死后骑龙升天是黄帝以后的事,在黄帝以前特别是对伏羲、女娲的记载都是乘龙巡天。许多神话故事都讲到伏羲、女娲是天地万方之主,不但管地上四方,而且管天上各界。他们去天上各界巡察时都由龙、虎、凤簇拥着。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水坡遗址的三组摆塑是一个整体,一个包罗天、地、人 三界的综合体,是展示墓主天地人万方主宰身份的高贵和他的功绩。这些摆塑体现着“一统”文明,后来相继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特质文明。
4、龙虎相配为“天文”四象起源,证明墓主就是伏羲
在西水坡M45号墓摆塑中,有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加上一颗太一星,就构成了一幅星空骨架。这正是一幅规格至高无上的葬仪图,脚踏太一,苍龙、白虎诸神两侧护卫,朱雀、玄武诸神相呼相拥,说明了墓主人至高至尊的地位。这样墓主人就不可能是一般部落首领,而只能是百王之首的伏羲。
5、殉葬的四个孩子是主掌四季的四神,呈献出墓主全家福,证明墓主就是伏羲
在M45号墓中,殉葬着三个12-16岁的孩子,在45号墓南的31号墓中,还有一个胫骨被拿去作为45号墓中北斗斗柄的孩子。
据冯时研究员考证,《尧典》和《札帛书•创业》均记载,伏羲娶女娲,生下四子,分别为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伏羲和女娲让他们分掌四时,羲仲为春分神主东方,羲叔为夏至神主南方,和仲为秋分神主西方,和叔为冬至神主北方。45号墓和31号墓中的四个孩子就是代表主掌四季的四神。
破译了这四个孩子的代码和墓中其他,我们发现,西水坡墓葬简直就是伏羲的全家福,是百王之首的伏羲巡视天地四方,泽被人间四季的示意图。由此更可证明,墓主是伏羲无疑。
6、龙文化的源头在濮阳
几千年来,黄河下游泽蔽众多,但雷泽是其中知明度最高的湖泽之一。濮阳雷泽地区是伏羲女娲的祖庭圣地。伏羲因其母于雷泽履龙足而生,所以是龙子。史书中也有关于伏羲乘龙的记载,龙、虎、鹿为原始道教的“三蹻”,伏羲被认为是中国原始宗教思想的创始人。伏羲以龙纪官。伏羲文化就是龙文化。纵横观察龙形艺术演化的轨迹,“无不形近西水坡,无不渊自西水坡,它们均含有浓郁的蚌龙基因,此可谓濮阳是龙文化的源头。”濮阳龙虎墓应当是伏羲墓,蚌塑龙虎以及三个殉人,三角北斗和墓南几组蚌图所护卫,服务的墓主人就是人文始祖伏羲大帝。
从伏羲、女娲到仓颉、昌意、颛顼、帝喾、尧、舜以及蚩尤等都是华夏先祖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的活动地和归葬地多集中在濮阳地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一定有它的历史渊源。这一切都说明濮阳雷泽是名副其实的龙源圣地。
五、伏羲时代的主要成就及伏羲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一)伏羲时代开创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曙光,在物质文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比较完整地勾划了伏羲事迹、功绩。
“太皞疱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疱厨,故曰疱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白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1、伏羲造网罟,兴渔猎,养六畜。工具的进步,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结束了人类千古的采集狩猎、身披树叶、茹毛饮血的野性状态,开辟了原始畜牧业的新时代。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飞跃。
2、伏羲定婚姻、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的原始野蛮,肇始了人类本身的文明,由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过渡。
3、伏羲作书契,结束了结绳记事,开始初创文字,是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4、伏羲制礼乐,发明琴瑟土埙,使先民脱离蒙昧,进入文明。
5、伏羲制杵臼,发明五谷种植,是社会发展到农业经济时代的一种标志。
6、伏羲作布化蚕,是人类告别愚昧,走向文明的一项伟大事业。
7、伏羲画卦作易,开创了中华文化之先河,他揭示了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代表了中国朴素的哲学思想,推动着天地人、大宇宙科学、数理象学等人类科学的发展。
8、伏羲神道设教,出现了原始宗教文明。
9、伏羲创立天文观测,发现了各星座变化和地上四季变化的关系,是中国天文学的创始人。
10、伏羲制甲历、定四时。西水坡M45号墓天象摆塑图,证明了传说中伏羲作甲历应是历史的真实,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气候变化的地理位置中心点就在濮阳,证明中国历法源于濮阳。
11、伏羲发明锅、鼎,教民熟食,使先民们告别了茹毛钦血时代,伏羲成为饮食文化的创始人。
12、伏羲建屋庐,开始定居。
13、伏羲发明医药和针灸,被尊为医药始祖。
14、伏羲以龙纪官,以龙为图腾,成为龙的鼻祖,是龙文化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5、伏羲首创兵器战术,此为后世刀枪剑戟、各派武术的发端。
伏羲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二)伏羲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据对西水坡遗址特别是M45号墓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伏羲对全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之科学与文明有以下卓越贡献:
1、建立《易经》和《易传》的基本系统,此为中华传统的人文科学、哲学思想和宗教之源。其中包括儒、道等流派,可称为大《易》系统;说儒家基本思想亦源于此,是指其天命观及忠君祭祖的忠孝观都可在此找到根源。说道家亦源于此,是指《道德经》关于阴阳的基本思想即发源于此。因此可说那时是儒道同源。
八卦作为伏羲氏的发明创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揭示了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伏羲认为,最原始的物质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发明了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八卦。八卦代表八个方位,即四面八方,八卦的符号分阳爻、阴爻,即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表示矛盾对立的概念。应当说,八卦是以二进制数理为基础的一门哲学。
2、建立以北斗和二十八宿为主的天文观测系统和浑天说、盖天说的宇宙学说,“立周天历度”建立了阴阳结合的历法系统,可称此大系统为天学系统。
3、建立以规矩准绳为基本工具的几何学和测量学系统,“作九九之术”,建立数值计算或算术系统,此大系统可为数学或算学系统。
4、建立中国传统艺术系统的基础,其中包括美术和音乐。三组蚌图与中国传统美术的渊源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被中国考古学家称之为最早的“艺术神器”。
此外还有兵法、医学、武术等。
这四大系统不但是中华文化的基础,无疑也是人类科学和文明的精华。显然,如此庞大而精确的科学系统,没有广阔的科学知识和深邃的理论思维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现在看来,整个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都起源于伏羲的观点是正确的。
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号墓,是伏羲的陵寝。这样一座距今6500年的王者遗骨的发现,中国目前是唯一的,世界目前也是唯一的。
濮阳,是中华民族的祖庭圣地,祖茔圣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当之无愧。
目前,西水坡遗址被载入了《中国通史》的开篇位置,载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开篇位置,“中华第一龙”被载入了全国统编小学六年级课本,西水坡遗址出土的核心墓塑原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置于首要位置。这些都说明:西水坡遗址是个大文化遗址,它标志着这里是中华大一统文明的发源地。
伏羲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人文始祖,而且包括朝鲜、南韩、越南、蒙古也都承认伏羲。西水坡遗址龙虎大墓的发掘意义,超过了目前我们国内发现的其他任何墓葬,是一处绝对有资格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墓葬,可以说濮阳西水坡遗址墓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血脉之源。
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M45号墓主伏羲的发现和研究,终于证实了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神,而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现在可以看到伏羲帝是位身高1.84米的男子,我们还可根据他的遗骸,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复原他在帝位的龙颜和龙体以供世人瞻仰;尽快恢复西水坡遗址,其重大学术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中华子孙根脉相连。我们坚信,将来会有一天,中华民族儿女,不管是黄帝、炎帝,还是蚩尤的后裔,都会前呼后拥地朝拜到这里,哀情叩首。



(作者刘永焕系政协濮阳县委员会原经科委主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11-26 19:28 , Processed in 0.0549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