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华龙缘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濮阳龙文化
查看: 5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都濮阳人杰地灵研究报告—董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0:04: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龙都濮阳人杰地灵研究报告



龙都濮阳人杰地灵研究报告

文/董星

摘要

本文从人文历史这个角度论证了濮阳人杰地灵的文化内涵。证明濮阳地区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产生过多位无可比拟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化影响很多都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民族自觉的一部分。

关键词

人杰地灵  无可比拟  影响深远

前  言

濮阳历史悠久。濮阳得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可以说自从有统一的“中国”,就有濮阳,就有叫濮阳县的地方。距今2236年以上。

秦朝自始皇26年(前221年)灭,建立统一的秦王朝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废除诸侯。结束了各个诸侯王的土地资本私有制。行政区域管理上推行单一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阴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郡县两级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原则上,一直为后代所秉承。直到今天县级机构仍然是国家行政的最基本、系统、全面单元。

濮阳当时为东郡。原为魏国之地,秦始皇五年(前242年)秦取魏国20城地后置郡。因在魏都大梁之东得名。是东郡治所(衙门)所在地。东郡有26个县。(含:濮阳县定陶县济阴县东阿县桃林县廪丘县曹县东武阳县白马县成阳县[注 30]燕县酸枣县聊城县茬平县阳平县甄城县顿丘县都关县成武县长垣县宛朐县平丘县乘县句读县清氏县虚县)(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地理志》《水经·河水注》岳麓书院秦简)

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以重点人物,重大事件为节点,在空间上以濮阳及更早的卫国为中心,做空间的横向历史文化比较,得出濮阳人杰地灵,无可比拟,影响深远的结论。

濮阳县志记载:秦王嬴政七年(公元前240年)“拔卫”,置濮阳县。自此,卫国灭亡。

第一章:西水坡M45墓中华第一龙主人伏羲考证

第一节:伏羲的传说

在濮阳,最重要的人物当属伏羲。关于伏羲有很多传说。在司马迁《史记》出来之前,就有很多史书记载了伏羲的故事、事迹。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在正史中,汉朝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

《白虎通.德顺论》说:“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班固《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提到“三皇”之说古书还有:《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伏羲、神农、燧人;《通鉴外纪》伏羲、神农、共工;《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礼·号谥记》伏羲、祝融、神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传说也是历史的载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结绳记事,口口相传就是在记载历史。直到现在,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传说,传唱历史故事存在。做为我们很多普通百姓,上溯5代人,大概都是传说。当然,传说与文字记载相比,误差在所难免。最大的误差就是传说中的三皇已经成为神,他们的故事成为神话。伏羲的神话,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神话。

李燕杰先生在《伏羲人祖礼赞》言:“伏羲氏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还是历史?如果是神话,这种神话,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如果是传说,这种传说,留下口头相传中最美好的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更记录了我们先祖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到伏羲氏是人文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

伏羲成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追根溯源是他的非凡功绩、杰出贡献,直到今天仍然为我们所用,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班固在《汉书》中将民族始祖定位于太昊伏羲。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考龟文于羲载,辨鸟册于轩年”。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中说:“太昊伏羲显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

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画八卦,开启文化之源。‚确立了天文历法。ƒ发明网罟gu,教民渔猎。④养六畜以充庖厨。⑤定姓氏,制嫁娶。⑥造琴瑟,作音乐。魏陈思王曹植《太昊宓牺氏赞》云:“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经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鱼畋tian;瑟以象时,神德道元。”伏羲是中华民族所敬仰的人文初祖,是华夏龙的传人之根基,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真正源头。

伏羲到底是传说?是神话?还是确有其人?毫无疑问,确有其人。以上伏羲的文化贡献不是天造的,一定是人发明的。伏羲的贡献证明了伏羲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也证明了我们祖先的存在。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及功绩归属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识:伏羲代表了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开启中华文明的时代。

那么,这个时代,这个人始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的时空关系如何确定?

古籍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shen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潜夫论•五德志》称“大人迹生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纬》卷十一载“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河图握矩起》载“燧人之世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孝经•钩命诀》也说“华胥履迹怪生皇牺。”王嘉《拾遗记》云:“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伏羲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记》称伏羲,有人首龙身、人首蛇身的特征,被后人称之为龙祖。

从时间顺序说,伏羲早于神农、黄帝已经是史学界定论。百度搜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卒于公元前2599年。黄帝距今4732年。伏羲当然更早。早在何时,史书没有记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说是始于黄帝。

伏羲生何方?关于伏羲出生地有几个关键词:雷泽、巨人迹、成纪、天水、山东。这里核心词就一个:雷泽。

雷泽是什么?是哪里?很明显,雷泽与雷神有关,与雨水有关。应该是一个打雷下雨比较多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濮阳。

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濮阳县城南五星乡有一个十八里固堆,也叫瑕丘遗址,负夏。就是舜帝故里。那么舜帝耕田、制陶、渔猎的地方应该与居住地不远。舜帝在濮阳,雷泽还远吗?

地理上濮阳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雨量大,特别是雷阵雨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上。

《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这与《史记》伏羲是人龙形象描述互补。

伏羲生雷泽确定无疑。雷泽在濮阳已经是史学家共识。

那么伏羲生天水,生成纪该如何认识?伏羲生山东,生巨人迹怎么理解?其实也不难。在伏羲生雷泽是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看天水、成纪。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成纪”之名,始自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但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前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那已经是近千年之后的事情了。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人,他所指的天水应该与雷泽、雷雨相关,是天之水。古人的之乎者也虽然是虚词,但不可以轻易省略。成纪也不是地名。应该是开始之意,是一个时间节点:成新纪元。

事实上史学界伏羲生天水,葬淮阳的定论,本身矛盾重重。甘肃天水到河南淮阳可以说是远隔千山万水。在6500年前,到处是荒山野岭,野兽遍地的蛮荒时代,生在甘肃天水的伏羲,需要用多长时间,借助什么工具,如何翻越崇山峻岭,如何抵御野兽的袭扰,如何面对旅途中的风雪严寒,酷暑暴雨?然后还有时间和精力画八卦,研究天象?确定一个长期观察天象变化的点?如果伏羲的这些贡献他独立研究发现,就是今天的天才也难以完成。如果有传承,有团队,天水到淮阳更是一个庞大团队难以企及的迁徙。

而山东应该是山之东。雷泽在太行山之东。巨人迹与雷泽同指很大的雷雨积水坑。

第二节 西水坡M45墓主人伏羲灵现关联信息

1987年8月26日濮阳县西水坡水库工地M45墓灵现中华第一龙和他的主人。经科学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M45墓主人生活在距今6500年前,属于仰韶文化时期。在史学界属于父系时代开始的时期。这个科学检测符合历史传说中伏羲的生存时期。据台湾学者李敬考证,伏羲生于公元前4538年,距今6553年。那一年是壬午年,因此后人认为伏羲属马。现在还是壬午年,是伏羲的本命年。以M45墓主人是伏羲来重新认知史书中记载的各种传说,便迎刃而解了。

1、时间相近。据《考古》期刊1989年12期公布西水坡遗址M45墓碳十四数据的,建墓时间距今5800±110(3850BC),树轮校正6460±135(4510 BC)。与伏羲1989年寿6527年分别误差672年和2年。

2、文化贡献相符。M45墓陪葬的是一组远古时期的星象图。《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

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冯时先生在《文物》月刊第三期和《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第二期发表文章:《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和《中国早期星象图研究》。他认为:M45墓形为一盖图;墓南的圆弧形墓壁为春秋分日道即中衡;东西两侧的蚌龙和蚌虎为星空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之象,墓主脚下的蚌塑三角形为北斗魁,紧接蚌塑三角形图案的东侧横置两根人的胫骨。这毫无疑问是北斗的图像。胫骨为斗杓,指向东方,蚌塑三角形图案为斗魁,指向西方。全部构图与真实天象完全吻合。

由于M45墓的震撼发现,特别是中华第一龙的影响,很多专家都集中到了第一组图案。还有两组表示狩猎、饲养的很少被提及。其实这也已经足以证明墓主人的文化贡献。

3、地面关联信息丰富。史学界都说远古看濮阳。濮阳历史在地下。其实不然。与M45墓,墓文化、墓主人相关的地面信息也非常丰富。

西水坡M45墓北面村庄有一座午爷庙,就是祭祀伏羲的家庙。午爷庙和中华第一龙出土的M45墓位于正南正北的同一条子午线上。按照南北100米狭长的M45墓走向延伸线,正对午爷庙山门。(有航拍图为证)。并且两点的直线距离不足800米。午爷庙是距M45墓最近的庙宇。关联度非常高。按照M45墓祭祀升天的摆塑,墓主人身后必须、必然有祭祀场所。这个场所应该离墓很近。

考古学测定,墓主人是一个中年人,50多岁。在远古时期,人类徒步迁徙的频率,应该范围非常有限。那个时候没有代步的工具,没有道路,到处是野兽出没,到处是杂草丛生,一个人,少数人虽然有可能走的很远,但是一大群人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的很远。伏羲的身边应该有很大一群追随者,这样才可以在伏羲死后按照某个人的安排,做出如此规模宏大,摆塑出如此栩栩如生,明确的天象图,相应的人殉。墓主人生活的范围因此也不会离大墓很远。一群人同行,并且必须寻着水源出行,其经常活动范围不会超过50公里到100公里。墓主人的家一定要在墓的附近。墓主人是一代领袖式人物,有统治意识与能力。并且通晓天文,也应该更了解地理,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其死后归葬地应该是主观、明确的选择。葬地应该与生前生活地区、环境紧密相连。

‚根据现在的午爷庙建造人崔合昇先生对当时奠基情况的回忆,午爷庙地下8米左右有遗留的建筑桩基存在。经与西水坡南岸濮阳古城墙和戚城古城墙,以及戚城地下遗址进行比对分析,结合历史记载的黄河泛滥情况,此处的桩基地面历史应该在4000年以上,接近祭祀文化传承地时间。

ƒ西水坡从航拍图上看,就像一个大脚印。

④西水坡南面的村庄叫华园屯。中国史称华夏。夏商周的夏始于公元前2100--770年。按照中国语言传承,“华”这个字、音,一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二不可能无缘无故排在“夏”前,与夏同词组出现。华与夏应该内涵相同,指一类氏族--华族,在夏族前。百度说:华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即华夏族)。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

而“夏”字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观念以南为生,以北为死。南为阳,北为阴。所以,正南方是基准方向。古人以夏季位配南方。故“夏人”即南方人,指三皇皇室及夏后氏。三皇皇室就是良渚文化的蛇种(如伏羲蛇身)。华溪氏生伏羲,这个逻辑关系就诠释了华夏民族的渊源出处。

根据午爷庙所处的最近位置,以及子午线延伸的吻合,应该是中华第一龙墓主人祭祀的家庙。或者也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家,一个族群聚集的地方。

古籍均谓华胥氏于雷泽履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拾遗记》中提到“华胥之洲”或称“华胥之渚”、古华胥国因华胥居此而得名。历史学者王献唐说“《庄子》书中有赫胥氏注者谓炎帝。赫华纽音俱通,赫胥即华胥。华胥为东方伏羲之旧族,散居泗水一带。泗水、曲阜接壤,并在一方。族之所居亦以华胥为号。”

远古时期,中国西北有个华胥国,是华胥氏部落。但此中国并非指现在的中国。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中州。中国在哪里?河南省濮阳县胡状乡有个叫“中国集”的村庄,濮阳市高新区王助镇华元屯村(别称环屯)正处于中国集村西北。华元屯(环屯)有史以来,是本地区是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庙宇最多的村庄。这说明华园屯历史悠久,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村中有华胥庙、碧霞宫,后俗化为老奶奶庙。还有伏羲庙(火神庙),女娲庙(姑奶奶庙),天齐庙等。村南有华胥沟,沟内有华胥洞,沟西南有华胥墓(陵),墓前有无字碑。明朝尚书董汉儒墓西200米左右有八卦台。八卦台西300米左右就是濮阳旧誌中所记载的面积3公顷,数千年未干枯的泽地黄龙潭。潭西南有龙渊宫,相传是为纪念雷神而建。这些在濮阳旧誌均有记载。华元屯村南有个村庄叫火厢头,传说是伏羲部落当时保存火种的地方。

华元屯大部分村民在解放前以种麻,织麻袋,种葫芦卖水瓢,加工动物毛皮,糊纸。最早糊八卦,现称风筝。后来随着丧葬习俗的改革,又糊童男童女、摇钱树等。加工火石、火纸(当时叫火镰子)做长袍,婚嫁服装,织鱼网,打鱼为生。综合以上地理环境,村民的技能习俗,有学者认为华元屯就是远古时期的华胥国部落。

南有祭祀华胥氏的奶奶庙,中有西水坡伏羲墓,北有祭祀伏羲的午爷庙,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由此形成。

⑤M45墓、午爷庙有很多故事,巧合。西水坡水库是72万平方米。南北宽300多米,东西长2400米左右。这个数据耦合了北京故宫的大小数据1080亩。根据中国古代风水学理论推断,以M45墓为中心,距午爷庙(家庙)应该是500步(约500米),整个墓的东西各800步(约800米)是王步,应该有相关随葬项目存在。墓主人脚下的人殉倾斜的角度与午爷庙前村庄的道路处于平行状态。经过李启广先生多年的考察核实,冬至那一天早上7:00,太阳在这条偏东南、西北向的小路的东方出现,直射整条路。夏至则在西方出现,直射整条路。如果不是巧合,这条路的历史应该很长,并且与墓内摆放人殉的方位有一定的关联参数。研究M45墓,特别是祭祀、天象应该把周边的文化遗存考虑进去。这座墓不会是孤零零的一座大墓。

第三节  杂音排除

在M45墓研究上,27年时间很多人犯了方向性错误。甚至于常识性错误。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经碳14测定,墓主人生活在距今6500年上下。那么关于墓主人是黄帝、颛顼、蚩尤等的争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史书中黄帝、颛顼、蚩尤等均有明确的生卒时间,晚于墓主人1600到1800多年。虽然没有神农的明确生卒时间,但记述的文化特征与墓主人不一致。墓主人是神农的可能性不具备。对于是某一个无名氏的假设,大家认定,没有意义,墓主人也不可能无名。对于是某一个祭天的巫师,从人殉的角度说,从墓葬的规模看,从世界各国历史看,一个单一的巫师享受不了这种丧葬待遇。墓葬形式如果是生前设计,其权力、财富都非同一般。如果是死后安排,后人应该比墓主人更加懂得四象学说,祭祀礼仪。墓主人仅是一名巫师的可能性很低。

M45墓从1987年出土灵现以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关于M45墓的研究、宣传都犯了方向性错误。突出了龙,而忽视了墓主人。

1、因循守旧,只重视随葬品研究及丧葬形式,文化内涵研究,忽略了对墓主人的研究。甚至至今27年过去,墓主人是谁?是什么人还没有权威定论。以往很多考古发掘,因为墓主人多数由史书确定,有铭文记载。往往是随葬品附着的历史信息,文化信息,价值属性,金银珠宝,能够更多的引起关注,研究的多也很正常。但是M45墓不同于其他。M45墓主人的历史信息,文化信息,价值属性一定高于随葬的蚌塑龙,蚌塑虎,及人殉。

2、M45墓研究第一位的应该是墓主人,而不是龙,也不是其它随葬品。虽然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图腾,龙文化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但是在M45墓,龙不是中心,龙与虎是并行的陪葬物。人,才是中心。从文化演变角度说,龙,一定是人创造的。人,先于龙,优于龙。其实,即便是到了近代明清时期,龙形随葬品也是用来证明墓主人身份、地位的。

3、重考古技术,轻文化溯源。经常听到一些历史学,考古界专家级人物表述,对M45墓的研究缺乏出土的铭文、实物佐证。无法,无据认定墓主人是谁。专家们忽略了几个基本事实:一是经科学的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M45墓的主人生活在距今6500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只有图形和传说。二是只看地下,不看地上。M45墓地下信息确实非常有限。但是地面信息却丰富多彩。特别是与我们濮阳民间研究推测的伏羲历史文化信息有很多吻合。

4、墨守成规,思路狭隘。关于伏羲的文化研究,在M45墓没有发掘之前,确实,史学界,社会上已经有伏羲生甘肃天水,葬河南淮阳之定论。定论最早的出处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花了13年时间写成130卷,52万字,有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史记》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多以人为中心。同时记录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史记》中关于伏羲的记载就有各种表述。因此,在M45墓发掘之后,我们可以借助《史记》的历史文化信息,结合墓葬文化信息,已及对应环境文化信息,大胆论证墓主人是伏羲。其实《史记》成书时间距伏羲时代比今天的历史还要长很多,有4000年跨度。并且伏羲的历史最早是以传说形式记载的。即便在司马迁之前就有伏羲文字记载。但是文字的出现与伏羲时代仍然有2000年左右的距离。信息的准确性是值得商榷的。

5、迷信权威,忽略民间。现代科学,考古,历史,专家的知识、见地、研究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对M45墓,迷信权威是非常错误的。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人士,自从西水坡经过抢救性发掘回填注水之后,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研究中华第一龙和墓主人,都只能面对西水坡水库浩瀚的水面和各个图书馆的历史文献。然而与京城专家几年甚至十几年来一次龙都濮阳相比,濮阳民间的研究者日日夜夜就生活在伏羲氏、华胥氏的家乡,就生活在中华第一龙的身边。年年有报告会,访问学者到濮阳,都会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最新发现留在濮阳。就如天水人、淮阳人谈论伏羲,经常比京城里的专家知道的还多。当那些身居京城的专家学者在图书馆埋头苦寻,引经据典的时候,濮阳民间的伏羲文化,龙文化研究者已经走遍了西水坡周边的村村落落,从地理地形,到野史传说;从村名地名,到文化习俗;考证出中华第一龙的墓主人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而华园屯就是伏羲母亲华胥氏的家。

综上所述,西水坡M45墓主人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

第二章 濮阳是中华龙都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伏羲的后代。周口师范学校的王剑教授在《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确认》中指出:“对中华民族先祖的认识,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他在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可能是一个神话人物,甚至可能是来源于一个观念,但他的身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基因。他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血缘和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伏羲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文明战胜愚昧的标志,《汉书·古今人表》谓“上上圣人”。

伏羲氏赋予了中华民族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是最早、最可靠的关于太昊伏羲以龙纪官,以龙为徽号的典籍记载。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汉代画像砖中的伏羲也是人首蛇(龙)身的形象。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的主体部分和基调则是蛇。大蛇接受了兽类四脚、马头、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龙图腾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奠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闻一多《伏羲考》说:“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着龙文。”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从物质世界到精神天地,从上层文化到民间习尚,龙无所不在,中华大地几乎是龙的世界。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龙完完全全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形象威武雄壮,团结强大,成为中华文化最伟大的标识。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无论何时何地,“龙的传人”这一口号始终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奋进的“粘合剂”。

2012年2月23日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隆重开幕。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等国内外嘉宾参加了开幕式。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朱士光代表学会授予濮阳市“中华帝都”称号。据考证,在上古时代,濮阳是“五帝”中的颛顼、舜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有着“颛顼遗都”和“帝舜故里”之称。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代表研究会授予濮阳市“华夏龙都”称号。濮阳1987年出土的“中华第一龙”,不仅把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向前延伸了1400多年,也为濮阳深深地打上了“龙”的烙印。1995年“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濮举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

第三章  名人荟萃

研究了伏羲,看到了龙。继续说濮阳仍然是名人荟萃,无可比拟。

1、三皇五帝中,三皇之首天皇伏羲是濮阳人。五帝中颛顼帝是濮阳人,在濮阳登基执政。颛顼的侄子帝喾在颛顼死后继位。加上舜帝,濮阳远古时期有一皇三帝。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八位古圣先贤,4位是濮阳人。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而是濮阳地灵人杰。

2、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国家。24孝中第一个孝子舜帝,故里就在濮阳县十八里固堆,古代也叫瑕丘、负夏。现在多了一个名字:舜帝故里。

3、中国的寿星老徐三停是濮阳人。徐三亭是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原型,传说是濮阳县徐镇人。徐三亭的头、身子、腿三个部分一样长。由于徐三亭乐善好施、爱帮助邻里,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徐三爷。传说中徐三亭会分身术。活了108岁不食烟火,鹤发童颜,银髯过膝,平时种一桃园,只吃仙桃,不食饭菜。后归仙界,被封寿星。后人为纪念他,改烟城为徐镇,并定二月九日他生日这天举行香会公祭,沿袭到现在仍然如此。

4、世界人数最多的张姓发源于濮阳。张姓始祖张挥公,号天禄,与颛顼(前2514~前2437年)同为黄帝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在古代,弓箭发明使得狩猎从贴身搏击拉开来距离,人类生存更加主动。以此巨大贡献,帝颛顼封挥为弓长(读三声zhang),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通志.氏族略》记,黄帝的孙子姬挥任弓正,又称弓长。二字合一为张,遂以张为姓。

5、玉皇大帝是濮阳人。中国民间信奉的最高神灵“老天爷”叫张玉皇。玉皇的牌位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主宰”。传说,玉皇大帝是张挥公第九子张盈的长子,也就是张挥公的孙子。被安排主管天界大小事务。古时祭天祈福是最大的事情。所以很多年以后,人们就把主管天界事务的张玉皇供奉为老天爷,称玉皇大帝了。民间习俗喊男人为爷、老爷。

6、阎王爷是濮阳人,叫张阎王。是张辉公孙子张盈的次子。被安排主管人死后的大小事务。后来有了阴曹地府之说,张阎王就成了阴曹地府的主管。

7、中国道教始祖张天师祖籍濮阳。张陵(公园34年-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人。被佛教释道安视为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8、中国和文化代表,坐(怀)槐不乱的柳下惠是濮阳人。柳氏源展姓。在濮阳柳下屯得柳姓。《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是一个被孔子、孟子尊称为“圣”的人。柳下惠的“和”思想理念正是今天所倡导弘扬的治国方略,是世界和平思想的最早表述。

9、濮阳是成就最伟大的教育家、圣人孔子的地方。孔子儒家学说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泛,最持久,最深刻、最深厚的学说。孔子思想、学说的形成,甚至实践主要是在濮阳。孔子游学14年,10年居卫国(濮阳秦之前是叫卫国)。

10、统一中国的始皇帝秦始皇应该也算是濮阳人。其仲父吕不韦是濮阳人。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南乐人。公元前251年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嬴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子楚实际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子楚是在吕不韦的策划下过继给华阳夫人,后来成为秦国储君。而后吕不韦又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子送给子楚。就是后来生下嬴政的夏太后。一个两姓旁人,凭什么做秦始皇的官封“仲父(叔叔)”,凭什么做幼王嬴政相邦及后来大国两朝的丞相?因为有血缘关系。

11、濮阳(卫国)还有很多历史名人。造字圣人仓颉,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风”、“雅”、“颂”三类诗歌共306首,160首“风”诗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民间作品,而其中产生于濮阳所在的卫的作品多达39首,而且有13篇作品就直接提到或关系到濮阳。孔子高徒子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汲黯,刺杀秦始皇的荆轲,孝子张清丰,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唐朝名将南霁云等都是濮阳人。

12、近代建国以后,7位“皇帝”4位谱系与濮阳关系密切。第二位华国锋,濮阳范县苏家堡人,本姓姓苏。第三位胡耀邦。濮阳是胡氏的祖籍地之一。第四位赵紫阳,滑县人,古时为卫国属地。第六位胡锦涛,胡氏祖籍地是濮阳。......

                   2015年1月29日晨于星星书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中华龙缘网论坛   

GMT+8, 2024-11-30 02:21 , Processed in 0.0675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